2017-11-04 22:41:35 | 1楼 只看该作者 |
|
卧虎藏龙 - 2017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 德清·久祺莫干山站(第一天) 即将入冬,赛季临近尾声,余下站点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与第六站“山东威海”也就相隔一周,第七站“德清·久祺莫干山站”这个周末移师湖州德清。 恰逢冷空气南下,提前一夜为我们涤清了整个天空。距离中国传统节气“立冬”还有三天,早晚温差较大,全天介于8℃到15℃之间,天气情况像极了上一站比赛的首日,车手们一整天可以沐浴在秋日暖阳之下,体感非常舒适,有利于发挥最好的竞技水平。 上一站得知莫干山的难度等级将要大增至4个三级技术点,而山东威海只有3个,因此,我们对这个周末充满了期待。不过,周五晚聚餐时,车手们却说这一站的赛道风格更为偏向于体能型,技术点非常温和,不知道这样的改变是否和江浙车手“善于上坡”有关。公开赛每一站的赛道风格各异,各自都有擅长的车手。前面数站技术难度总体较高,甚至一部分专业车手认为公开赛的赛道比冠军赛的都要难,莫干山作为一个小小的回归,或许也并无坏处。给上坡能力优秀的选手更多机会,鞭策训练不足的车手,塑造公开赛“自我”的步调和风格。 名单中惊现中国专业头号女车手任成远,此次比赛是她成为江苏队教练后参加的首场比赛,也是女子专业组的一大亮点。山西队的两名花旦、主力车手白月和程娜也在列,为比赛的观赏性提供了保证。上一站在专业男子组中击败全运会冠军吕先景的云南队车手马皓是公开赛的忠粉,他表示,将会全程支持公开赛最后几个站点,一起迈进这个赛季的最后阶段,除了金寨站没安排专业组之外,总决赛铁定参加,相比往年枯燥而又数量少的专业赛,今年参加了大量业余赛,感受到不一样的氛围,和很多业余车手在一起,他表示很开心。马皓十分期待专业车手和业余车手合并发车,他认为样这样很有必要,可以带给业余车手和专业车手更好的竞争氛围,促进中国山地车整体水平的快速迈进。当然,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中国,业余圈和专业圈永远隔着那么一层窗纸,虽然全运会充分地证明了业余车手的能力,但想要在制度中接纳业余车手,可能还需要不少的时间去探讨。 此前拿下6站5胜的公开组选手封宽杰高居积分榜首,我们猜测总结赛很可能不会像去年一样设立双倍积分,郭鑫伟翻盘的机会所剩无多,但机会还存在着。 摄影:阮世捷,文章:阮世捷。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之版权图文,请勿上传到轮火竞赛网之外的任何网站、任何论坛、商业微博、任何微信推广号、微信定阅号及服务器;请勿裁切和修改水印,不可用于商业场所的展示及播放,商业授权及版权疑问请联络876048124@qq.com,欢迎加入轮火XC越野群!qq群号:446021839 |
2017-11-05 04:07:56 | 2楼 只看该作者 |
|
机械之美。 几乎清一色追求效率的硬尾车,难以找寻软尾,更难寻升降坐杆的踪迹,侧面反映我们当下的赛道、竞技发展水平。XC车的涂装很炫目,但放到山地车的大类里,XC车的器材进化速度却又不能与全山地车相比,全球运动山地车消费在向着全山地车突飞猛进。 大厨罗丹志,诠释一心二用。 车手们最近每个周末都可以聚在一起,相比2015年,也就是很多山地车手被赞助商发配去踩公路的那年,山地赛的数量增加了很多。 街头说唱风格。 郭鑫伟代表车队单刀赴会。 一主将两副将的组合,目标就是赢。 情怀和传奇的结合,珠宝公司赞助山地车队是中国第一例。TCI培养了很多业余顶组山地车手,一些车手逐渐隐退,一些车手在坚持,什么才叫“有优势”?也许在意识形态上。 附近很多青少年选手也前来体验比赛。 赛道全程穿行在竹林中,不免让人想起电影“卧虎藏龙”的片段。 我们在上演.......,哦!不对,竞争是真实存在的,与表演无关。业余圈的商业引入VS专业圈的商业引入,业余胜出了一大截,这是真正的竞争、观赏性、商业规则所带来的真实效益。 第一圈过半,米久江和封宽杰在最前端。在所有车手中,米久江可以算得上专业的爬坡手,因为他的座包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往前倾的,遇坡即起身摇车是他的杀手锏。 ![]() 咫尺之间。其实爬坡手还可以细分类型,朱俊是一撸到底的那种爬坡手,他所期待的上坡,是一爬到底的那种坡,也就是单圈一上一下那种类型,而米久江则擅长分段爬。 朱俊、郭鑫伟、余光伟散布在第3到5位。此处有四个驼峰。 颜锦弟、梁建咏、林曦在一起。林曦坦言自己与公开组前几名车手的差距正在被悄悄地拉开,究其原因则很可能是训练量的差异引起的。 竹海翻波。 即将结束一圈,郭鑫伟抓住机会在一个上坡位超越了封宽杰。 米久江暂时落后到了第四位。 一片新竹。 新的尝试。 |
2017-11-05 04:54:18 | 3楼 只看该作者 |
|
竹叶青。 郭鑫伟在第二圈开了挂似的。 一小段石板路。其实赛道整体上很平整,几乎没有什么坑洞。因为赛道的前半圈上坡很集中,封宽杰的速度略微不如郭鑫伟。 朱俊任性地踩了一大段石板路,本来他可以更快地逃离这一段障碍。 谭晓东和刘波在一起。 越慢越犹豫,就越容易摔倒。 三级技术点之一,超级吓人的下坡,相片难以表述它的倾斜度。 朱俊与米久江胶着。 单车从陡坡上翻滚下来。 每次和罗大厨聊起关于赛道的问题,每一站的比赛,他几乎都认为赛道做得太简单了。以前热爱攀爬车,积累了良好的技术底子,在任何地方他都能轻松通过,或许,应该把大厨送去UCI。在技术上,在现时的业余山地车圈子里,他和其余车手有点儿显得格格不入,也与现在的平均竞技水平显得格格不入。罗丹志时常向我们表达对山马赛的厌恶,对一些缺少技术需求的赛道的“愤怒”。 郑凯。 南京车手熊建斌,标准的业余车手,周五下班后才能驱车前来试骑赛道。 深圳车手莫兴旺。 温度、湿度、体感,也许还要加上心情,都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郭鑫伟最终将优势扩大到了51秒,第一个冲回终点。 男子公开组前三名:郭鑫伟 、封宽杰、米久江。 男子专业组在10点46分发车。4圈共18.4公里,和公开组的路线以及里程都一样。不知道大家有没留意上一站的完成时间,专业组的完赛耗时比业余组的还要多,缺少竞争很容易就会让人懈怠。 4分钟后女子专业组出发,三圈,4.6公里一圈,共需要完成13.8公里。 专业组程娜,冉冉升起的新星。 苍翠欲滴。 |
2017-11-05 05:24:48 | 4楼 只看该作者 |
|
![]() ![]() 马皓首个完成第一圈,其后不远是辽宁队李戴厚和山东队的郑振勇,但比赛的后程,这两位车手都被云南队集体超越。 桂腾达领衔“多颜色”大集团,到了比赛后程,云南队则清理颜色,余俊松、袁金伟 、桂腾达几乎同时过线。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比赛是否应当主要提倡个人竞争,弱化车队竞争呢?特别是在参与车队并不多的情况下,为观众献上最精彩的比赛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圈的程娜,任成远居第二位。 浙江队车手杭敏燕。 全能车手白月,最早踩山地,曾在2010年获得世锦赛青年组冠军,后来还踩场地车和公路车,今年在全运会上夺得了一枚场地车铜牌。 安徽队马彩霞。 马皓的第三圈。 赛道很平整,当体力不支,这样的上坡也会骑到外面去。 攻击状态。 急转直下一个三级技术点。 ![]() 后来男女车手都混合在一起。 ![]() 辽宁队谷丙成。 郑振勇。 温浩。 张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