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1 13:32:08 | 1楼 只看该作者 |
|
斯柯达HEROS第十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公开赛 (海量相片陆续上传)
摄影:阮世捷,文章:阮世捷。版权图文,请勿上载到轮火竞赛网之外的任何网站、论坛、微信推广号及服务器;请勿裁切和修改图片,不支持商业空间的展示及播放。商业授权及版权疑问请联络876048124@qq.com
赛事历经10年的发展,国内山地车越野竞技理念也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今年的赛道和以前大有不同,27日的微信和微博充满了车手试骑赛道后的感言,他们一致认为本届黄山赛是史上最有技术难度和最有挑战性的一届,每个人都热血沸腾,所有人都对正赛日充满了期待。 赛道由以往的单圈20公里改为18公里,减少了柏油路爬坡,取而代之的是数段石阶下坡,和数段石板上坡,更有意思的是增加了很长的一段窄道攀登和S形下坡,赛道更加深入原生态的村庄和幽谷,车手们可以更深刻地领略当地的土质、植被、地形等等独有的魅力。这次赛道的改动可以简单的理解成黄山赛道的深度拓展。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赛会对山地车运动的理解变得更加成熟的基础上。轮火记者深入赛道骑行,发现赛道的主要技术难点集中在石阶下坡、石板路攀登段,你选择26er、275还是29ER来参加比赛呢?对付石阶和光滑的石板上坡肯定是轮径越大越好,哪么剩余的10多公里流线形的泥路单行道怎么办?这些路段肯定是26ER有优势,无论从加速性能,非复杂路况的攀爬,小集团里的技巧对垒,灵活的26ER占尽优势。哪么,作为一个喜欢参加比赛的普通车友,家里只能屯积一辆山地车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一种轮径呢?传言数个山地车品牌2015年将会在中国市场暂停推广29ER山地单车转而力推275轮径。我们隐约看到了一个规律,山地车赛事发展的现状影响了我们对器材的选择。 一整天非常棒的阳光和油菜花形成的黄色海浪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第一个比赛日。
周日,斯柯达HEROS第十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公开赛迎来了第二个比赛日,盛传的胡封决战并没有如期上演,我们本以为封宽杰会在28号晚上从千岛湖赛取道黄山,但是早上起终点却寻不到他的身影。不过KYLE WARD与胡浩领衔的国内精英们的竞争也非常激烈,72公里组线路长而崎岖,非常考验器材的稳定性,调试稍有错漏就前功尽弃。目前国内业余赛赛程普通偏短,女子比赛5公里、10公里占据了大部分,而男子比赛经常见到10-20公里的比赛,在业余赛里培育出的这些车手如何应对这种长距离赛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女子车手邓湖平也是第一次接触72公里的比赛。据我们所知澳大利亚有着非常多的长距离越野赛,而且经常见到以小时数分组,通常会见到4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比赛也是常事。回头看国内的比赛,也许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国内的山地赛参赛主体主要是一些入门级别的车友、周末斗士,他们并没有为参赛做太多的准备,也没有训练计划。希望今年的赛场上能够多一些长距离赛事。
第二天战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