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02:20:17 | 1楼 只看该作者 |
|
这条赛道有秘密——2016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贵州龙里站探路
摄影:肖晓梦,文章:肖晓梦,受知识产权法保护之版权图文,请勿上传到轮火竞赛网之外的任何网站、任何论坛、商业微博、任何微信推广号、微信定阅号及服务器;请勿裁切和修改水印, 不可用于商业场所的展示及播放,商业授权及版权疑问请联络876048124@qq.com,欢迎加入轮火XC技术交流群446021839。
“如果要给公开赛的线路评分,常州站和水墨大埝站的赛道是三颗星,大鑫湾站的赛道是四颗星,贵州龙里站的赛道就是五颗星。”——郭达坚,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赛道总设计师
公开赛第四站官方训练这一天,赛道上热闹非凡,车手忙着临时抱佛脚,媒体忙着熟悉拍摄线路,修路分队忙着给赛道做最后润饰。朱维继续为我们呈现三公里的女子组/健身组赛道,五公里赛道有些路段难度较大,朱维不便涉险,所以专业组和公开组赛道的高难度路段将由赛道设计师郭达坚带我们查看。郭设计师为我们完整地介绍了修建这条赛道的过程,从制定路线、路面铺就,到排水系统、设计思路,都有非常详实的叙述,待比赛结束后再为读者奉上。
女子组/健身组的三公里赛道遵循一贯的特色,发夹弯很多,线路更注重流畅和安全。公开组/专业组的五公里赛道包含前面提到的三公里之外,多出来的线路在喀斯特地貌中穿梭,沿途随处可见尖锐的石灰岩,一不留神就会割破车胎或者车手的皮肤。早上看赛道时,黑色的粘土吸饱了水分,很多车手的车胎抓地力不够,感觉到每踩一脚都会退一步的尴尬。但下午赛道干燥之后,泥土终于恢复完美的状态。 |
2016-07-16 03:24:46 | 2楼 只看该作者 |
|
女子组/体验组的赛道总长3公里,我们顺着赛道,来到这条赛道的第一个技术点,弯墙之下藏着一个小落差。 这一站的比赛地点——龙里县茶香自行车主题公园,龙里号称中国刺梨之乡,你喝过刺梨汁的味道了吗? 刺梨的花朵长这个样。 路边的岩石很可能会卡住脚踏。 躺在赛道中间的岩石喷上彩漆之后,近视的车手再也不怕撞上石头啦。 像这样的下坡急转弯也是多不胜数。 哪怕距离正式比赛只有一天,赛道依然需要做最后的完善工作。 进入曲折百转的林道,各种手肘弯考验车手够不够灵活。 林道里的下坡转弯,朱维表示,最近她骑车会刻意注重骑行姿势,原本只是想骑得更帅,没想到姿势到位后对技术点把握也更精准了。 建在乱石上的连续下坡,是女子组/精英组赛道上一个比较难的下坡技术点。 朱维通过,一气呵成。 一路陪伴的小伙伴们。 经过前面好几站比赛的铺垫,赛道设计师已经把弯墙玩到极致。 黑色的土壤非常容易让车胎打滑。 不管是上坡还是下坡,S弯都是主角。 一段狭窄的小路。 沿途可见很多菜地和玉米地。 据郭设计师说,这段台阶原本是平坦的斜面,改成阶梯是为了增加技术难度。 赛场上的观赛点非常多,站在小山包上,周边一公里的赛况尽收眼底。 |
2016-07-16 17:19:52 | 3楼 只看该作者 |
|
安徽队女将,在这个最有特色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坡上,有点力不从心。 尝试了无数次,终于能顺畅上下。 初入专业队的车手,仔细地尝试下坡选线。 郭达坚设计师带我们去看专业组的线路花费了多少心血,当初开始规划赛道时,就是这样,在丛林中一步一步地探索出最佳线路。 铺地面的碎石和水泥有很多讲究,每种比例,都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非常特别,巨石的排列是呈带状分布的,一排排石墙之间是生长着灌木的泥土。如果没有清理杂树,真的很难发现这个秘密。 赛道全程有很多AB线设计,选择高风险高速度,还是长距离慢速度? 容易摔车的地方,用木板加宽路面,防护网进一步保证安全。 又是AB线设计。 如果想要走捷径,首先得要有技术。 时间流逝多年,才能孕育出这样密实而鲜艳的苔藓。 原先这里是一米高的垂直落差,但为了车手的安全,垫了无数个沙包。 如果你看到的只是简单的弯墙,那是因为你没看到地底下复杂的排水系统。 专业组赛道最复杂最困难的技术点旁边,设置了医疗点。 赛道带捆绑的位置不能随便。 郭设计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曾经开路时想从这里穿过去,但是清理杂草之后发现一颗神奇的树。 于是赛道为一棵树让了路。 郭设计师说,这棵树的出现就像是一种缘分。也许曾经这棵树被大风刮倒,但却没有就此腐烂,而是横着枝干继续生长,当他们发现这棵树时,感觉它很像一条躺着的龙,所以把这棵树叫做“卧龙”。 每位车手都会经过这位“卧龙先生”。 走左边是体验组的线路,走右边是专业组的赛道。 又是一组AB线,左边的弯墙上坡要绕很远的路。 右边距离至少节省了一半,但是这样的落差会让部分车手落荒而逃。 AB线的交汇点。 粗砂和细沙,区分出观众席和赛道的边界。 灿烂的晚霞,预示着正赛的好天气。 感谢郭设计师给我们带路,也请期待接下来赛道详解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