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ghtyHD产品:搭配FOX前叉的叉肩与速降把立

 

  想让你的Fox 40前叉更与众不同?EightyHD品牌生产的叉肩可直接替换Fox的速降前叉部件,设计、生产与组装都在美国完成。原材料是美国产的6061-T6铝合金,上叉肩可与标准的直装式把立搭配,转向管用夹器固定在下叉肩,没有采用压入固定式。这也意味着如果旧转向管坏掉,或者将前叉装到新单车上长度不够时,你可以更换新的转向管(也是美国产的)。

   换上新的叉肩后,前叉偏移角度与Fox原装版本一样,所以掌控性没变,你可以在零件市场买到的土坡车专用叉肩来替换,但重量也不会更轻。EightyHD的附带钢螺丝的标准叉肩定价为$275(1705 RMB),如果你换成轻量的铝合金螺丝,要多付$25(155 RMB)。出于安全性考虑,转向管夹紧螺丝都用钢材制作,两种螺丝都有不同颜色可选。

 

1.jpg


EightyHD生产的Fox叉肩不会改变单车几何,也不会减轻重量,但看起来真的很不错。

 

2.jpg


转向管采用夹紧式,而不是压入式。

 

  EightyHD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的直装式把立:50mm把立售价$110(682 RMB),超短的Moto把立有0mm10mm两种reach值,要根据安装需求选择,售价一样。美国设计并在美国生产,只能与31.8mm的把横搭配。Moto把立的面板螺丝有双重作用,同时还能将把立夹在叉肩上,而EightyHD固定把横还有单独的螺丝。与Fox型号的叉肩一样,有多个颜色可选。

 

3.jpg


50mm直装把立简单而结实。

 

4.jpg


Reach值只有0mm10mmMoto把立,最好的搭档是头管较长的单车。

 

661新款护具

 

  661的生产线过去几年的产品都很让人惊喜,但2016年这家公司首次在护具领域登台,包括精心设计的护肘、护膝与护腿,新款短裤,甚至有一款拉链式护甲,其背部有内置的防护垫。

 

5.jpg


Rage系列是2016年的新款,保护作用更强大,有软甲、硬甲两种版本。

 

  661公司的新款Rage有软甲硬甲两个版本,硬质护具在膝盖外侧采用塑料外壳,车手突然摔在地上时动势不会突然停止,而是会继续滑动,这一设计来源于使用661护具产品的车手卢瓦克·布鲁尼(Loic Bruni)。相比旧款,护膝的覆盖范围上下部都有延伸,并且左右两侧增加了额外的泡沫塑料防护层,相信你也曾在车架上管撞伤过膝盖内侧吧,泡沫塑料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伤患。贴近皮肤的地方使用Kevlar材料,网眼结构比其他材质更透气,小腿护带固定在肌肉上方,使保护垫不能位移。软硬两种标准护膝的售价都是$70(434 RMB),加长版膝盖/小腿组合装售价$85(527 RMB)

 

6.jpg


Comp AM661低价位护膝

 

  建议零售价$45(279 RMB),新款Comp AM护膝相对Rage来说不那么昂贵,尽管保护效果没那么全面。这款护膝以软甲设计为基础,踩踏时更舒适,661表示内置保护层会在受到撞击的瞬间硬化。这款护膝采用滑入式设计,穿戴时要脱掉鞋子,但上方的魔术贴可以调节松紧,使之与皮肤贴合更紧密。

 

7.jpg


661最新研发的Padlock系统也将肩部保护融入EVO的护甲设计,有衬垫的骑行短裤对膝盖有保护作用。

 

  EVO护甲能为单车公园车手提供全方位保护,在设计过程中有Lapierre杰出车手Loic Bruni的帮助,他是为数不多坚持在骑行衫内穿护甲的车手之一。661D30款护甲技术几乎运用在所有地方:肩部、背部,护甲都能跟随身体一起移动,除非你需要将之固定,胸部附近全部采用透气的海绵垫。护甲背部设计了一条长口袋,能放进一个水袋,线管从肩部引过来,很容易挨近饮水口。

   更有趣的是,EVOPadlock系统用纽扣固定护肩,拆装都不费劲,同样的固定系统也用于骑行裤,可以固定住护膝。纽扣很薄,如果摔在地上不会造成擦伤,同时魔术扣覆盖在纽扣上,进一步增加保护,设计十分巧妙。

 

Vittoria品牌的Inner Tubular(双气室车胎)系统

 

  Vittoria公司尝试的双气室车胎与内胎设置,其实质与Schwalbe的双气室Procore系统相似,尽管Vittoria的设计在目前阶段要简单很多。实际上,这款样品更像是概念验证,而不是以生产为目的。Vittoria也在考虑,目前真空胎与车圈合二为一的结构相当可靠,双气室车胎设计是否有必要呢。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用大体积车胎搭配宽车圈,充上低于20PSI的胎压(要根据具体的地形来确定),保持零故障与最大的牵引力。Vittoria正在解决的是这个问题:双气室系统是否必要,值得为此增加120g的重量吗?

 

8.jpg


你看到的是需要搭配内胎的外胎,没有胎齿,配置高气压、小直径内胎的双气室系统。

 

9.jpg


管式车胎的棉质层能防止内管扩张,使外部气室气压达到10-20PSI,内部气室的气压在50-80PSI之间。

 

  Vittoria公司的Ken Avery制作了这款简单的样品,用来测试能否解决上文提到的问题,他初期的样品全部用现成的零件,这样才能让他集中时间测试概念是否可行。Vittoria每年生产90万条管式车胎,Avery从流水线上拿出一条尺寸合适的车胎,此时车胎上还没有胎齿,同时还拿了一个橡胶密封圈装在螺纹气门杆上。没有胎齿的车胎重量120g,棉质层能防止纤细的内胎膨胀,车胎体积刚好使之固定在车圈上,在石头路上提供保护,但当气压高达80PSI时车圈的侧壁受力不多。 

  Avery将内胎气压充到50-80PSI之间,外胎气压为10-20PSI。给车胎充气时,必须要在车圈上钻个洞才有第二个阀门杆,他先给外胎充气固定,之后才给内胎充气。在价格不贵的铝合金车圈上钻个洞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惜,但如果是碳纤车圈,费用可能会高达$900,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如此昂贵的价格。如果Vittoria要投入生产双气室车胎的话,也应该想办法制造出单阀门杆系统。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译文授权请联络: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