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前请先对号入座:与XC车手混在一起,每天称5次体重,穿着紧身骑行服去过星巴克,每天吃两顿有机海胆粉。如果你跟以上行为都不沾边,可能很难理解这篇文章中出现的奇怪部件。这是通往XC世界的大门,有些车手相信,将刹车碟上的六个螺丝拆掉3个更有机会赢得比赛。请看伊尔莫•凯泽尔(Irmo Keizer)征战世界杯的配件:

1.jpg


2.jpg


3.jpg


对最轻量单车的极致追求,导致异常纤细的碳纤部件出现:单片碳纤座包没有任何垫层,铅笔般纤细的后上叉,夸张的椭圆形车架管材使力量传输达到最优,几乎已经到达临界尺寸。

4.jpg


Specialized车队车手库哈维(Jaroslav Kulhavy)的负角度把立长度130mm,以及负5°燕把。

5.jpg


负10°倾斜的座包,还有定制式慢回弹记忆海绵保护层。

6.jpg


精英女子组冠军约兰达•内芙(Jolanda Neff)一心二用的功夫不弱。这位瑞士Stockli地区的车手选择Shimano Di2双盘传动系统,指拨安装在车把两边,也可以设定成自动变速。刹车夹器外侧的蓝色圆环是Fox iCD避震器的电子控制器。约兰达在控制后拨的同时能拨动锁死旋钮。

7.jpg


Alligator刹车片与经过阳极抗氧化处理的散热杆,这让XC刹车碟性能得到提升。

8.jpg


Cannondale车手决定只拆掉两颗碟片螺丝,安全最重要!

9.jpg


这是什么?泡沫空气过滤器,防止泥沙堵在这里。


10.jpg


Manuel Fumic 的Cannondale Scalpel 战车上有什么神器?60mm锻造铝合金下沉式把立。

11.jpg


Florian Vogel的Focus样本战车,很明显是软尾车架。


12.jpg


上管空间足够宽,足有两个水瓶那么宽。

13.jpg


Stan NoTubes竞赛级别真空胎粘合剂,我敢打赌你也用得上。

14.jpg


BMC机械师正在布置Julien Absalon的Shimano Di2电子传动系统。

15.jpg


比空气更轻?很明显,真空胎的塞入工具贴在座杆上,比Co2气瓶与粘合剂瓶的重量轻很多。

16.jpg


大部分29er车架下管都要往里弯才能容得下前叉肩。Colnago的碳纤接头却用的是直管。这家意大利企业在管材设计了一个凹陷位,圆满的用直管解决问题。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译文授权请联络: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