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欧洲展:Solid、Ibis两款车与Formula刹车
2015年08月29日 12:30 来源:pinkbike,轮火竞赛翻译 作者:Mike Levy
请为样品车取个名字。
欧洲品牌Solid的摊位上展出的全是重量级铝合金战车,包括这款没命名的样品车,这其实是Strike速降车的缩小版本。这是一台enduro竞赛用车,后轮行程(wheel travel)172mm,比同等级的大多数单车更长。意料之中的是,Solid在这台样车上使用了Center Force避震设计,将避震器安装在两个短连杆上,制造出一个虚拟转点。按照Solid的说法,“独特的避震系统将负重均匀分散到车架上,所以我们的车架比大多数竞争对手更轻量。”样车的重量是29.7磅,但Solid声明,2016年出产的新车重量将达到21磅,这是因为上连杆采用碳纤,代替了样车较为沉重的铝合金连杆。
Solid打算将单车前叉行程控制在160-180mm之间,尽管单车不会有内置的几何调整设置用以改变前叉长度,但整车几何并没有定下来。Solid一直与BOS公司有技术合作,可以想象产品很有可能安装BOS的避震器。
两个短连杆将控制172mm的后轮行程。
尚未命名的样车尚未确定几何。
Solid以Reverse品牌发布了很多零件,包括Seismic碳纤把横,在地面与单车的高频震动传导到车手身上之前使之消散。我们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产品,Spank就曾用低密度海绵在制造Vibrocore铝合金把横。但Solid用的是碳纤材质,并决定不添加任何阻尼材料。他们表示碳纤层同样可以起到避震的作用,大量的测试与数据采集可以证明,Seismic把横与广告词所述别无二致,从他们的车手所反馈的信息来看,我们迫不及待想亲自测试。
什么颜色都有。
Seismic碳纤把横据说可以阻止震动传导到手掌上。
Ripley战车,上管更长,头管角度更趴。
我花了很长时间在这台120mm避震行程的Ibis Ripley战车上,几乎没有发现瑕疵,但我不能否认,很多公司正在出售的车型比这最初设计的Ripley有更趴、更长的几何。Ibis从模具开始,重新制造了一个版本,称之为Ripley LS,有更长的上管与更趴的头管角度(从69.2 变成67.5),前叉行程增加了12mm。螺纹中轴代替了旧版本的压入式中轴,变成内置走线,立管长度减少了1/2''。
单车后三角增大了车轮空隙,按照原来的版本,装上较粗的胎显得空间很紧,但奇特的后避震结构并没有变化。
改进之后单车变成了内置走线与升降座杆。
Ripley LS相比标准模型,有更趴的头冠角度与更长的长管。
Boost或者非Boost标准的后下叉可供选择。
120mm的dw link后避震没有变。
最新标准的Ripley战车并没有在上图展出。车架守售价只需2900美金,标准配置整车(全部使用Shimano与SRAM配件)价值3950美金,搭配Shimano Di2电子变速系统的整车售价8600美金。
R0Racing刹车的拉动式主缸与传统的推动式不同。
刹车使用双活塞卡钳。
Formula R0Racing刹车
Formula的赞助车手过去两年一直在使用这款刹车,现在R0Racing刹车已经向大众敞开了大门。双活塞卡钳是意大利其他品牌的供货,但高端产品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Formula与其他品牌一样,用的是推动式主缸,当你捏下刹车拨杆时,活塞会被推入。但R0Racing刹车却刚好相反,捏下刹车时,主缸活塞被拉出来。这是因为刹车把中的活塞与寻常刹车位置相反。
Formula为刹车做这样的改变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将刹车拨杆的位置更靠近车把,这样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其次,由于主缸活塞被拉动时受力不如被推动时那么重,所以捏动刹车拨杆所需力道也相对更小。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译文授权请联络:876048124@qq.com
网友评论
已经有9条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