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nse Uzzi 27.5

01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Intense Uzzi 27.5.jpg

  谁说自由骑已死?对Intense来说,绝对不是。为了证明这点,他们重新推出Uzzi,这次搭载的是27.5寸轮径。为了符合现代骑乘需求,它被定位为超级enduro用车,或是登山车公园骑乘。不管你怎么看它,190mm后避震行程配上180mm单肩前叉,这家伙的使命就是用来解决那些真的很崎岖的地形。

  Uzzi车架采用液压成形铝合金管材,上头有两个后避震器锁点,让使用者可以在65度头管/425mm后下叉长度与64度头管/429mm后下叉长度之间做选择。后花鼓采用148 x 12规格,看来它也搭上了新规格浪潮。

细节
• 设定用途:超级enduro/登山车公园
• 行程:190mm
• 27.5" 轮径
• 铝合金车架
• 65或64度头管角度
• 425或429mm后下叉长
• 12 x 148mm后花鼓宽度
• 尺寸:S, M, L, XL
• 颜色:紫、荧光黄
• 售价:整车3999美金起

02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Intense Uzzi 27.5.jpg

两组后避震锁点使车架几何具可调整性。


  Uzzi的190mm后避震行程是由两支CNC铝合金连杆,将摇臂与前三角连接起来而产生。这是VPP布局,但是Intense指出是「JS调校避震系统」(JS是Intense创立人Jeff Steber)。

032015 Interbike美国展  Intense Uzzi 27.5.jpg


042015 Interbike美国展  Intense Uzzi 27.5.jpg

  将会推出Pro与Foundation两种版本,照片中显示的Foundation版本市售价3999美金。Foundation版本的零件包括:Rockshox Yari前叉、SRAM Guide R煞车、1 x 10 GX传动系统。除了紫色之外,车架还有荧光黄可供选择。

Klein Design原型脚踏

05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Klein Design原型脚踏.jpg

  Max Klein所设计的脚踏与鞋底原型,并没有意图要取代现有的平踏与卡踏,而是要提供骑乘者第三种选择。这样的想法让Klein Design的脚踏与众不同,怪异的蜂巢结构据说可以让使用者轻易的卡入与脱离,也能在骑乘期间轻易调整脚部位置。这项新奇的设计是来自具有越野机车背景的Klein,当初他接触登山车时,并不想要像卡踏那样把脚卡在脚踏上,但是又想要脚部能有比一般平脚踏更高的稳定性。

  Kelin与几位朋友一起想出了几个点子,包括可分离的鞋底设计,但是现在看见的蜂巢设计是他们觉得最可行的方式。「设计脚踏跟鞋底感觉就是玩拼图'」他这么说道。「 ''使用者在骑乘时可以清楚感觉沟槽,而不需要再摸索那小小的卡子。」 这真是个由单车工业圈外人想出来的奇异点子。

  这里展示的只是初期原型,在量产之前还会再更改。Klein也强调在构型上会多些切削,目的要减轻重量。

06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Klein Design原型脚踏.jpg


脚踏与鞋底互补的蜂巢结构,比起一般平脚踏更能固定脚部位置,脱离时又比卡踏来得灵活。

07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Klein Design原型脚踏.jpg


Klein试验过许多不同尺寸的蜂巢结构,目前正在进行三种尺寸的测试。

08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Klein Design原型脚踏.jpg


他已经花了不少钱将这个组合申请专利。

  对于Klein的前卫设计,即便是脑袋最开放的人,也不经会提出一些问题。其中一点就是车鞋兼容性。这样的设计意味着脚踏与车鞋必须视为同一组零件搭配使用,这对生产端来说会把事情搞的很复杂,即便他说已经跟一些车鞋厂商聊到这件事。如果是由Five Ten这样的厂商推出那是最好的结果,他预计将车鞋与脚踏以275美元贩卖,这是个合理的价钱。我提出来的问题是,当鞋底随着时间磨耗,那鞋底与脚踏之间的接合会如何改变?这代表Klein需要考虑可替换鞋底的可能,目前这个概念已经应用在一些鞋子上。

  那脚底的浮动感呢?橡胶鞋底的弹性能提供一点点位移,但是互相咬合的蜂巢结构鞋底与脚踏,将不会有传统鞋底所带来的浮动感。Klein说他正在想办法在脚踏与陪林上引入浮动的概念,可能是引用目前市面上已有专利设计。现在他们还在微调鞋底结构的形状,椎状构型目前能有较好的咬合力。

09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Klein Design原型脚踏.jpg


型脚踏又不扁也不轻,但是量产版本一定会更为苗条与美观。


  现在Klein Design的脚踏与鞋底设计还在起步阶段 - 他们也在Kickstarter展开了募资计划。这个设计并不是要取代现有产品,这不是Klein的设定,但是对于喜欢尝鲜的人,这是不错的第三选择。

Gravity伸缩座管

010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Gravity伸缩座管.jpg

  可靠度与高单价是大家对伸缩座管望而却步的两大考虑。FSA的零件子牌Gravity推出了售价299美金的伸缩座管,兼具可靠度与口袋深度考虑。他们说这款新座管并不是最轻最炫的产品,重点在响应可靠度与售价这两个因素。

  这支座管的内部结构Gravity采用密封不可拆卸机构。内部油压可让座垫降落在行程中的任何位置,当你需要踩踏时,内部氮气压力会将座垫推回。这意味着使用者将无法藉由改变氮气压力而调整回弹速度高低,也不能将整支座管拆开保养。但是Gravity这样的设计能制造出低成本的座管,并且维修快速与廉价 - 更换内部机构只需要25美金。绝不漏油,Gravity说这支座管已经经过测试,可靠度高。其它补修小零件也即将推出。

011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Gravity伸缩座管.jpg


作动机构总成简单,能够轻易取出。

012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Gravity伸缩座管.jpg


天秤式固定座是由Gravity现有的产品上移植过来,头座与内管间的管材有很大面积重迭。

013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Gravity伸缩座管.jpg


采内走线设计。

  Gravity说他们将推出线控钮(没在展场展示),它将会提供高力矩,方便在缆线在沾污或是奇异走线之下仍能自由运作。拇指一推就能拉扯座管下端拉钮,开启油压阀门,让座管能自由上下活动。这里并没有什么新发明,但这并不是Gravity的目标。要更换作动机构或是打开内部,你只需要将底部缆线松开,拿工具家从底部旋开 - 里面的东西就可以取出。

  市售价299美金的伸缩座管将在三月上市,将有100mm与125mm行程,30.9与31.6两种管径选择。

Renthal Ultra Tacky握把

014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Renthal Ultra Tacky握把.jpg


  市面上的锁定式握把有许多选择,但是今日的握把设计似乎来到了尽头。有家公司宣称,他们设计的握把可以主动地帮助你让手掌放到该放的位置。你可能想那就是减少手掌与手臂的疲劳感,或是减低手掌滑掉的机率吧。但是Renthal新推出的Ultra Tacky锁定式握把所改进的重点都不是这些东西。来自Renthal的Ian Collins说这款新型超黏握把,可以让你的手不再需要像现在那样紧握车把。他还透露从2014年底的世界杯开始,Troy Brosnan就已经开始使用Ultra Tacky握把。只有当你握上这支握把时你才会感觉到他的特点 - 握起来特别黏,这感觉有点怪怪的。

  目前大多数握把都是采用热塑性优力胶,但是Renthal却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材质。他并没有明确解释是什么材质,但是他说背后的原理就跟小时玩的一些黏手玩具一样。这些玩具当你丢到墙上时,自身的粘姓足以支撑黏在墙上,但是随着沾上越多灰尘,黏性就会下降。然后你就会把他们泡在水里一会,那出来自然风干,之后就跟新的一样黏。Ultra Tacky握把也是一样:握在手里感觉超黏,但是随着时间过去黏幸会降低。在你洗车时顺便把它沾沾水,Collins说黏性就会恢复。

015 2015 Interbike美国展 Renthal Ultra Tacky握把.jpg


起来就跟普通握把一样,但是握起来却截然不同。

  Ultra Tacky握把采用与Renthal最软握把同样柔软度的材质,市售价32.95美金,与他们自家的Kevlar握把一样。大概在十月中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