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车胎的未来
2015年12月18日 15:38 来源:enduro-mtb 作者:Christoph Bayer
27.5+车胎是单车行业最近的大热门,有些人已经尝试过这个宽度的车胎,也有专业车手说,宽胎确实有优点,但不是我的菜。这种车胎到底最适合谁?有什么缺点和优点?这个概念未来会如何发展?以下就是答案。
权威的剑桥词典这样定义“趋势”:人的行为方式或者所处环境的整体发展。按照这个定义,27.5+车胎确实可以贴上这个标签。从2015年海獭单车节开始,山地车界对宽胎的态度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有人不满意、不信任,也有人兴奋异常。三月份时,我们在法国南部测试了Specialized的27.5+车型,接下来几个月,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新产品,声称结合了胖胎和27.5″车型的优点,这种做法催生了更多质疑和白眼:简直就是乱说一气。鉴于27.5″车架出现在市场时,并未见到太多27.5+宽胎,这种断言到底有什么依据?
欧洲展期间,清晰可见山地车行业的人站成两拨:从一开始就支持27.5+车胎的,突然发布大量宽胎产品;坚持不与27.5+车胎擦边的,这时候因为准备未足,没有办法两头兼顾。那些集中精力只研发一种车型的公司,有的甚至发布的新车全部搭配宽胎。
随着我们测试的单车数量越来越多,各种车型的差异也日渐明显。任意两台27.5+的单车给人的感觉都有很大不同,尽管各种参数相似,但骑行效果真的是千差万别。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骑行效果
大量厂家都在这样宣传27.5+车胎:无出其右的抓地力,加上灵敏的控制性(相比胖胎车而言)。尤其在松软的地面上,刹车准确性有了新的定义,所有树根弯墙地段都能轻易被车胎吞噬,让车手自信心爆棚,这个特点让专业车手和业余车手都可以解放手臂了。如果有特别突出的优点,一定会有相应的缺点:车胎在过弯墙或者遇到冲击时会触底,不管你水平多高,也没办法避免。由于车胎触地面积较大,对付松软或者泥泞地形很有优势。27.5+车胎上坡表现很赞,这是由于超强的牵引力,再加上几乎察觉不到增加的滚阻。当然,因为车胎较重,自然会引起加速度减慢。
慢一点更好
“速度等于稳定”,对27.5+车胎来说只对了一半。速度快有两个缺点:掌控不稳和严重弹跳,会影响到车胎的固有阻尼。在石头很多的技术赛段,速度快的车手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车胎弹跳、准确性降低的情况下,使之紧贴赛道。只要将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会感觉到你所熟悉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比常规车胎更能激发车手的信心。
正确的胎压
决定27.5+车胎性能的最大因素是胎压。老实说,任何参数都比不上气压的影响大。就算是0.1bar或者1.5 PSI的气压差别,都有可能让设置完美的单车变成毫无骑行乐趣的怪物。我们很难决定通用于所有地形的胎压值,因为最合适的胎压值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车胎型号、车圈宽度,甚至气压计,我们测试时,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来的数值有0.2bar的差别。根据车胎、车圈、车手重量和骑行风格,用Flaig 测压计得出的最佳气压值在0.9-1.2 bar之间。针对你自己的设置,我们建在初始的1.0 bar的基础上,增减0.1bar,用同一个测压计,找到最完美的抓地力和舒适度。
宽车胎真的更好吗?
目前来说,宽胎趋势确实难以被忽略,这种车胎支撑性更好,车圈变形的几率更小,而车胎气压也能增加。我们测试用的车圈内宽在30-50mm之间,搭配多个品牌的2.8” -3.0”车胎。结果证明,车圈并不是越宽越好。为什么呢?搭配50 mm车圈时,重量增加了,单车的掌控性变得不够灵活,甚至侧壁胎纹位置太高,对车胎触地面积有负面影响,车圈形变也很大。尽管30mm车圈的加速度出色,综合表现最好的是40mm车圈搭配2.8”车胎。
重量是大敌
我们的测试车手确定了一件事情:搭配27.5+车胎的整车,只有在保证重量最低的情况下,才有乐趣,但减重的花费确实不小。相比铝合金整车,碳纤版可以减轻2kg,并提供更好的下坡灵敏性和上坡效率。
车胎是关键部件
所有27.5+单车的的核心,都在于单车与地面的接触面:车胎。测试过程中,我们不仅尝试了多种类型的车胎,也特意检测了不同宽度的车胎。最后发现,3.0”的车胎并不比2.8”版本能提供更多抓地力,这主要是因为车胎重量使其他特点大打折扣。就算是胎面较为偏平的车胎依然有极大的抓地力,如果你不想经常爆胎,请一定使用真空胎。
未来趋势
27.5+车胎确实有很多优点,但发挥全部潜力之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我们看来,还有很多要优化的方面,比如选择最合适的前后胎,搭配最理想的车胎和车圈宽度。2.6”的车胎搭配30-35mm的车圈时,牵引力和灵敏度最好。对27.5+车型来说,正确的胎压至关重要。由于现在的单车已经足够复杂,我们真心希望新趋势下的单车能简化一些,更方便顾客使用。
权威的剑桥词典这样定义“趋势”:人的行为方式或者所处环境的整体发展。按照这个定义,27.5+车胎确实可以贴上这个标签。从2015年海獭单车节开始,山地车界对宽胎的态度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有人不满意、不信任,也有人兴奋异常。三月份时,我们在法国南部测试了Specialized的27.5+车型,接下来几个月,各大厂商纷纷推出新产品,声称结合了胖胎和27.5″车型的优点,这种做法催生了更多质疑和白眼:简直就是乱说一气。鉴于27.5″车架出现在市场时,并未见到太多27.5+宽胎,这种断言到底有什么依据?
欧洲展期间,清晰可见山地车行业的人站成两拨:从一开始就支持27.5+车胎的,突然发布大量宽胎产品;坚持不与27.5+车胎擦边的,这时候因为准备未足,没有办法两头兼顾。那些集中精力只研发一种车型的公司,有的甚至发布的新车全部搭配宽胎。
随着我们测试的单车数量越来越多,各种车型的差异也日渐明显。任意两台27.5+的单车给人的感觉都有很大不同,尽管各种参数相似,但骑行效果真的是千差万别。以下是我们的发现:
骑行效果
大量厂家都在这样宣传27.5+车胎:无出其右的抓地力,加上灵敏的控制性(相比胖胎车而言)。尤其在松软的地面上,刹车准确性有了新的定义,所有树根弯墙地段都能轻易被车胎吞噬,让车手自信心爆棚,这个特点让专业车手和业余车手都可以解放手臂了。如果有特别突出的优点,一定会有相应的缺点:车胎在过弯墙或者遇到冲击时会触底,不管你水平多高,也没办法避免。由于车胎触地面积较大,对付松软或者泥泞地形很有优势。27.5+车胎上坡表现很赞,这是由于超强的牵引力,再加上几乎察觉不到增加的滚阻。当然,因为车胎较重,自然会引起加速度减慢。
27.5+车胎的掌控性确实与常规车胎有差距,喜不喜欢,还得看车手自己的决定。
慢一点更好
“速度等于稳定”,对27.5+车胎来说只对了一半。速度快有两个缺点:掌控不稳和严重弹跳,会影响到车胎的固有阻尼。在石头很多的技术赛段,速度快的车手必须有足够的力量,才能在车胎弹跳、准确性降低的情况下,使之紧贴赛道。只要将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会感觉到你所熟悉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比常规车胎更能激发车手的信心。
关于速度的疑问:当27.5+车胎遇到技术赛段,并不会大获全胜。
正确的胎压
决定27.5+车胎性能的最大因素是胎压。老实说,任何参数都比不上气压的影响大。就算是0.1bar或者1.5 PSI的气压差别,都有可能让设置完美的单车变成毫无骑行乐趣的怪物。我们很难决定通用于所有地形的胎压值,因为最合适的胎压值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车胎型号、车圈宽度,甚至气压计,我们测试时,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出来的数值有0.2bar的差别。根据车胎、车圈、车手重量和骑行风格,用Flaig 测压计得出的最佳气压值在0.9-1.2 bar之间。针对你自己的设置,我们建在初始的1.0 bar的基础上,增减0.1bar,用同一个测压计,找到最完美的抓地力和舒适度。
确定最适合的气压非常重要,就算只有0.1bar的区别,也对掌控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宽车胎真的更好吗?
目前来说,宽胎趋势确实难以被忽略,这种车胎支撑性更好,车圈变形的几率更小,而车胎气压也能增加。我们测试用的车圈内宽在30-50mm之间,搭配多个品牌的2.8” -3.0”车胎。结果证明,车圈并不是越宽越好。为什么呢?搭配50 mm车圈时,重量增加了,单车的掌控性变得不够灵活,甚至侧壁胎纹位置太高,对车胎触地面积有负面影响,车圈形变也很大。尽管30mm车圈的加速度出色,综合表现最好的是40mm车圈搭配2.8”车胎。
重量是大敌
我们的测试车手确定了一件事情:搭配27.5+车胎的整车,只有在保证重量最低的情况下,才有乐趣,但减重的花费确实不小。相比铝合金整车,碳纤版可以减轻2kg,并提供更好的下坡灵敏性和上坡效率。
对搭配27.5+车胎的整车来说,重量非常关键,整车越重,骑行过程中越会感到累赘。
车胎是关键部件
所有27.5+单车的的核心,都在于单车与地面的接触面:车胎。测试过程中,我们不仅尝试了多种类型的车胎,也特意检测了不同宽度的车胎。最后发现,3.0”的车胎并不比2.8”版本能提供更多抓地力,这主要是因为车胎重量使其他特点大打折扣。就算是胎面较为偏平的车胎依然有极大的抓地力,如果你不想经常爆胎,请一定使用真空胎。
说到27.5+车胎,防刺穿性也是热门议题,一定要使用真空胎。
27.5+车胎最适合什么人?
骑行风格温和的车手更能觉察到27.5+车胎的优点。
未来趋势
27.5+车胎确实有很多优点,但发挥全部潜力之前,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在我们看来,还有很多要优化的方面,比如选择最合适的前后胎,搭配最理想的车胎和车圈宽度。2.6”的车胎搭配30-35mm的车圈时,牵引力和灵敏度最好。对27.5+车型来说,正确的胎压至关重要。由于现在的单车已经足够复杂,我们真心希望新趋势下的单车能简化一些,更方便顾客使用。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译文授权请联络:876048124@qq.com
网友评论
已经有9条评论
已经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