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对于住在欧陆以外的人来说,或许对真正的 XC 骑乘方式认识有限。多亏了 Nino Schurter 的出现,他毫无疑问是当今最快、最有个人风格的车手之一。他同时也是少数能解决现在越来越困难 XC 赛道的选手之一。这位莱卡紧身衣一族,正以他的速度领先群雄。今年的里约奥运,是所有厂牌与选手最重要的比赛,大家都推出了最高级的武器,帮助他们的选手在场上夺冠。


  瑞士大厂Scott,以他们在XC赛场上的热情闻名,而在现代的赛道上,纯 XC 与林道的路况界线越来越模糊。Scott认为现在正是发新版Spark Scale的最佳时机。这次在瑞士 Lenzerheide 举办发表会,这边以适合下坡骑乘风格的陡峭地形著名,但是这个风景如画小镇的林道系统,也适合各种车辆的测试,正好切中 2017 Scott 新版战驹的试乘体验。


“现在的 XC 赛越来越刺激,而比赛用车也越来越接近一般大众在林子里骑乘的车辆,配有伸缩做管与宽把。现在是时候让更多人爱上XC骑乘。”——Joe HigginsScott Sports 首席工程师


Scott Spark 700 Plus Tuned


02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轮胎越肥就越好玩。130mm 行程 Spank Plus 动力十足。


03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细节


设计用途:XC / 林道

行程:前 130mm,后 120mm

27.5+ 轮组

前轮 110mm Boost,后轮 148mm Boost

66.9° 头管角度

HMF 碳纤车架、连杆与摇臂

Fox 34 Float FIT4-3 前叉

Fox NUDE trunnion 后避震器

Scott Twinloc TSP 避震系统

SRAM XX1 Eagle 12 速传动

内走线

重量:11.6kg (M 含内胎)

尺寸:SMLXL


04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副本.jpg


  这大概看起来不太像是各位脑子里对 XC 车的想象,但是 Scott 700 Plus 系列证明 XC 竞赛等级车也可以像是林道车那样令人心神愉悦。这就是它的改变。结合 Spark RC 的轻量,Scott 工程师加长了行程、改变几何、缩短龙头、加宽把手,还有增肥了外胎尺寸。


  结果就是产生一台行程只有120-130mm 的车,但是非常好玩。你不会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说真的,有多少人在家里附近的林道里,用 140-160mm 的车常态骑乘呢?「+」尺寸的外胎,解决了最崎岖的路面别就这么相信我,你得自己试试 - 更不用提超级轻量车架与好玩的几何参数所带来的乐趣。想象一下一整天的骑乘,还要以 150mm 行程以下的避震处理所有地形,那大概就是 Spark Plus 了。在五种 Spark Plus 版本中,加上女性版 Contessa Spark PlusScott 对于各种身材所推出的尺寸毫不手软。


  Scott 首席工程师 Joe Higgins 说到,就像所有 Spark 车系中的产品一样,Spark PlusSpark RC 与标准 Spark,都是从图纸上创造出全新避震结构,不仅表现出新一代 Spark 的特点,同时还兼顾轻量化的考虑。


  新一代的 Spark 仍然保持单转点设计,舍去了旧版设计,采用弧型游戏杆配上无转点摇臂。这样的摇臂不只对设计上带来弹性,省去的陪林或是其他零件更减低了重量。


05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新型避震系统的设计是要解决过去旧版 Spark 缺少的灵敏性与支撑力 - 这是新版 Spark 首要改善了两个重点。Joe 与他的团队的作法是,创造出能够维持一致杠杆比的避震机动力学系统。对细小起伏的灵敏作动、踩踏与弯道中在行程下沉量位置的支撑、末段上升的渐进率,这些特色都在需要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制造工艺持续进步,所以我们可以轻易地产生比旧版 Spark 还要轻的新产品。在新版上我们做出一些改变,针对过去骑乘上的意见回馈,也就是旧版不够灵敏与支撑力不足,我们改进了机动力学结构。几何结构又是另一项改变,过去几年参数一直在进步,而现在我们能使用五年前都还没有的材料,制造出以前只能用想的几何结构。”——Joe Higgins


06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为了保持流线的外观与质感,所以管线均采内走线。


07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机械车削的内走线合金孔盖,让你免去拉线的烦恼。


08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Maxxis' 2.75 x 2.8" Rekon 看起来非常粗壮...


09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是针对目前快速发展「+」新选项的设计。


10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在那种让一般 130mm 行程车挣扎努力维持冷静的地形上,它具有抓地力与稳定性,骑上 Spark Plus 真是一次大开眼界的经验。尤其是在那些过去需要以长行程车为首选的路径上,更有此感。


“我想这对行程 120-130mm 的车带来了全新的变革。”——Joe Higgins


  与 Scott XC 职业队一同开发,车上的整合式导链器直接锁在车架的主转点上。Scott 采用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削掉重量(导链器本身只有 23 克),并且减少零件复杂性可能带来的问题。


11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这款便于安装的导链器能容纳 30-36 齿的齿盘。


  Syncros SL 产品线是跟着新款 Spark Scale 一同开发,所以带有整体性,并且一样有着轻量化的特性,同时增加舒适度与结构强度。Spark Plus 700 Tunes(试乘车 M)配上 50mm FL1.5 短龙头与 760mm FL1.0 碳纤 12mm 抬升宽把,还有 Syncros 锁定试握把。超轻量 XM1.0 座垫(较 2016 版本轻上 10%)装备碳纤座弓,碳纤排列经过配向,增加舒适度与操控性。


12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13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14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虽然只有两支拉杆,但是指尖还是掌握有许多控制...


  不管你是爱它、恨它或是根本搞不懂它,Scott 三段式 Twinloc 避震调整系统 2017 年又回来啦。与 Fox 避震团队共同开发,Twinloc 这项专利系统,按压后在毫秒间同时控制阻尼与气体体积。


  把手上的拨杆重新设计,2017 版本位在把手下方,兼顾现在 1x 传动系统拉杆空间,也更融入整体座舱零件布局。在「下坡」、「循迹」与全死锁三种模式间选择,你可以依照路面状况取得最佳骑乘表现。较过去的设计有长足的进步。


  Trunnion mount 后避震器不是什么新东西,但是在过去这种设计却被忽略了,直到现在才改观。Scott 使用 Trunnion mount 后避震器是为了使用公制规格后避震器,并且因为避震器主体位在锁点中央,所以又能省下一些空间,塞入更长行程。正因为这样,眼到眼长度 165mm 的后避震器多出了 7mm 的行程,这刚好跟旧版 Spark 一样。


  “Trunnion 设计让我们可以减少更多重量,不过主要还是结构上的考虑。避震表现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不过它的确为避震器本身提供了更稳固的平台与更短的连杆,在避震器的两端都更稳固。在 Trunnion 设计中含有一点点浮动性,虽然少于 1mm,但是对磨耗与扭动损伤上有些帮助。”——Joe Higgins


15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Twinloc 缆线巧妙地隐藏在下管中,这让新版 Spark 外观更显利落,整体也更为一致。


16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增加刚性、降低重心、减少体积...Trunnion mount 设计带来许多好处。


  另外一项 Trunnion mount 后避震器的优点是,你可以在它周围设计出非常简洁的车架空间。而在 Spark 上我们看到,省去了多余的结构弯角,因为这通常会减低碳纤车架在几何设计上的灵活度。不对称的下管与连杆使后避震器有 6mm 向左偏移量,这让整体的碳纤结构更能保持直线与连续。


  环抱后避震器的碳纤空间超级坚固,在两侧 Trunnion 锁点都有 15 层的碳纤布料堆栈。每一层约 0.2mm 厚。或许 3mm 的厚度听起来不怎么样,但是下管平均厚度也只有 1mm,所以后避震器周围碳纤结构的强度可想而知。车架上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碳纤厚度是关键的设计重点,Joe 与他的团队在这上面花了很多功夫。为啥?是要创造出更有效率的结构。


Scott Spark RC 900 700 SL


17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Scott 最新纯种 XC 战驹 Spark RC,带有冠军的 DNA


18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细节


设计用途:XC

行程:前后 100mm

轮径:29 27.5

110mm Boost,后 148mm Boost

1x 传动优化车架设计

HMX-SL 碳纤车架

Fox 32 SC Float Factory 气压前叉

Fox NUDE trunnion mounted 后避震器

Scott Twinloc TSP 避震系统

内走线

车架重量:1749 克(含后避震器)

成车重量:9.9 公斤(M,含外胎)


19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20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舍弃 Spark Plus+ 尺寸轮径设计与玩乐气质,Spark 系列中唯一的纯种竞赛车款,那就是由 Nico Schuter 参与设计的 RC 900 SL29 吋轮)与 700 SL27.5 吋轮)。加上不同等级的 RC UltimateRC World Cup RC Pro 组成完整产品线,所以版本皆有 29 吋或 27.5 吋轮径选择。所以总共有 10 Spark 在这个系列,并且包含两种轮径。除此之外,还有女性专属的 Contessa Spark,采 27.5 吋轮径,所以你有大量的选择。我们针对顶级的 RC 900 进行体验。


  “我们将主转点提高,这样更适合 1x 传动系统,并且比前一代更有效抵抗踩踏时造成的作动。持续采用单转点设计,因为这样能设计出更轻量的避震系统。”——Joe Higgins


21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针对竞赛设计,Spark RC 上的零件毫不马虎。

 

这就像是多了一小段弹簧,所以后避震气象是多了几 PSI,这在制程上省下许多重量。” ——Joe Higgins 说明新型三件式无转点摇臂设计。


三件式摇臂


22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Spark 新型摇臂由三个预先成型的独立部件所组成,分别是左摇臂、右摇臂与碟煞座。旧款摇臂是由十八个部件组成,并且比新款重上 180 克。


  在这里省下的重量意味着可以在其他地方加强强度,比如容纳 BB 的五通结构。新款 Spark 的后轴孔,更展现出创新技术的进步。多亏了与 12mm 轴心整合适的设计,重量优化,增加强度并且减低后变速器损坏下对于车架的伤害。


碟煞卡箝座


  因为使用管状碳纤结构,加上摇臂末端一体无转点,当后避震压缩时,座垫位置可以进行滑顺的位移。如果以传统的设计将卡箝做安置在摇臂上,就会减低座垫位移的流畅度。


  采用新型设计的卡箝座,直接连接在左后下叉与轮轴间。后方卡箝锁定螺丝锁在后下叉上,就跟一般的固定方式差不多。前方的螺丝锁在转接座上。这样的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能取得更利落的外观与更轻的重量,并且在摇臂摇动时,不影响碟煞的运作。


23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1X 2X 传动优化


24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Spark 2017 年有两种车架,其中一种是安装直锁式前变速器版本,另一种则是无前变座的 1x 版本。后者让设计团队能够针对后下叉与座管进行对称的几何设计,这样不但可以省下重量,并且能增加强度 - 这样的设计可在竞赛专属的 HMX-SL HMX-RC 车架上看到。


  针对 2x 传动优化的 Saprk 车架,是由 HMX 或是 HMF 碳纤制成,同样也将 1x 的概念导入设计。如果你在日后想装上前变速器骑乘,这款车架能带给你不只是 1x 设定的乐趣。


两件式弧型连杆


  弧型连杆是由两片独立预压成型的碳纤部件组成(Spark HMF 车架采用铝合金材质),这样与一体成形的工法比较起来,可以再削掉更多不必要的材料体积。以这样的技术制造,跟射出成型比起来,能增加碳纤维配向程度,因此更能控制在压力承载上的表现。


25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26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27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Fox 32 SCSyncros 碳纤轮框、SRAM Eagle XX1 传动系统...Spark RC 零件配到顶了。


28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Syncros 700 系列龙头...


29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XR1.0 SL 座垫与碳纤座弓形成更完美的组合。


Scott Scale RC 900


30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31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细节


设定用途:XC

行程:100mm

轮径:27.5 29

110mm Boost 148mm Boost

1x 传动系统优化设计

HMX-SL 碳纤车架

Fox 32 SC Float Factory 气压前叉

Scott Rideloc TSP 避震系统

SRAM Eagle XX1 传动系统

车架重量:849 克(M

乘车重量:900 SL - 8.6kg / 700 SL - 8.5kg (含外胎)


32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33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2017 改头换面,Scott 硬尾 XC 车款 Scale RC 上有许多设计上的变化。针对竞赛设计的 RCRacing Concept)车架重量只有 849 克,设下硬尾 XC 车架重量新标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负责研发 Sclae 的设计团队与 Spark 团队连手合作,这就是为何这两款车架会有许多相似的几何资料。


  共有 15 台车的 Spark 系列,都有 27.5 29 吋轮径的选择,还有三种 + 轮径版本与七种女性专用 Contessa 版,Scott 满足所有人的喜好。在这些不同版本的顶峰,当然就是 RC 900 SL。采用 Scott 顶级 HMX-SL 碳纤制成,比较便宜的 HMX 碳纤车架轻上 117 克,比入门款 HMF 碳纤车架轻 250 克。Scale 的关键特色,除了超轻量之外,还有避震设计,它的设几可以取得舒适性与刚性间的平衡。


在研发新款 Scale 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在强度与重量之间取得平衡。”——Scott Sports 工程师 Dan Roberts


34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藉由工程设计,不管是坐在座垫上或是站立骑乘,车架都具有可控制的柔软度与优化的吸震性。


  纤细的后上叉与扁平的上管,和粗壮的下管与后下叉对比起来,明显形成两个区域。「舒适区」从后轴延伸到上管末端与头管连接。「刚性区」依着同样的方向从下半部延伸,从后轴经过 BB 通过下管与头管连接。


  这样新式的设计概念能带给骑乘者更佳的舒适性,同时在需要的地方不失刚性。新版 Scale RC 提供传统碳纤材质带来乘坐时的舒适感,并且在站立骑乘时更能减低下坡时路面带来的震动。


  “旧版 Scale 车架非常硬,它只能提供坐下时的舒适感,但是在下坡时会有过多的震动从踏板传上来,造成过硬的车感。我们从自家的公路车上学到很多坐姿舒适感的学问,但对新版 Scale 的挑战是,创造出在站立下坡时能吸收冲击的舒适感。在今日,如果你发表一台轻量硬尾车,这很酷,但是如果你还能在兼顾轻量的同时,又能在不管是坐姿或是站立时提供舒适性的车架,那就更棒了!”——Dan Roberts


35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不管是伸缩坐管线或是电变缆线,Scale 内走线的设计都能应付,并且拉线简易。


36 2017 Scott Spark 与 Scale.jpg


整合适导链器质感极佳,这多亏了 Nino Schuter 与队友们的意见回馈。


“它就像杰克.罗素梗犬一样灵活...你能在上面拉起车把腾空,并且还能用它比赛。在山上骑会有很多乐趣。”——Dan Rob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