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20167月,Kona首次展示了2017年新品,其中包括旗舰版速降车Operator,新车做了一些改进,旨在与这类车目前的市场趋势保持一致。2017 Operator车型换成了27.5"轮径,原因是为了满足世界杯速降车手科纳·费尔伦(Connor Fearon)和泰根·莫里(Tegan Molloy)的需要。除此之外,Kona也提到,此款车型其他的一些细节修改也来自于世界杯车手们的要求。


  Kona表示,新款Operator的几何变化与旗下其他车种的演变相关,对这款速降车影响最大的是Process车型,新车的reach长度也往Process车型的方向靠拢。XL车型的reach长度是485mm,目前这款速降车的前三角长度在市场上鲜有敌手。27.5”轮组的Operator车型放弃了S码,因为S码很难发挥出与大码车型同等的几何优势。Kona还指出,新的变化是为了满足世界杯速降赛的需求,科纳·费尔伦整个赛季所使用的两个车架毫无差别,一个用来训练和游玩,另一个车架用于竞赛。


Kona Operator 27.5细节


设计用途:速降

后轮行程:200mm

轮径:27.5''

•63°头管, 200mm前叉避震行程

超大轴承

宽转点间距

•12x157mm后轴规格

售价3199-7499美金,三种版本可选

www.konaworld.com


新一代Operator


  优化Operator细节的过程中,Kona与澳大利亚速降天才科纳·费尔伦携手,完全根据他的需求来进行设计。除了换成更大轮径之外,科纳·费尔伦还希望增加避震系统的渐进性,从而使单车面对冲击和控制速度两方面表现更好。老款26”车型的避震曲线越靠近行程末端线性特征越明显。开发2017年新款时,Kona的目标是将中段行程的渐进性贯穿到末段行程。


  Kona还提到,新款Operator能有效减少扯链的问题,避震系统受传动的影响减少,从而提升避震表现。除此之外,还能提高单车的牵引力和稳定性。不过,改动后可能会导致踩踏更费力,但速降车并不需要把踩踏因素放在首位。新车后叉末尾的转点位置有所升高,直装式刹车座也调整到转点上方,Kona的产品经理Ian Schmitt解释说,这样能稍微优化刹车性能。


02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新车后叉末尾的转点位置有所升高,直装式刹车座调整到转点上方。


  Operator继续采用超大尺寸的轴承,这样做的目的是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配合较宽的转点间距,可使后三角更为坚固。Kona在摇臂连杆的轴心位置采用了两个超大轴承,同时并没有在避震器孔眼中使用DU衬套结构,越来越多的厂家都在使用这种配置来提升速降车对小震动的敏感程度。


  新车搭配的12x157mm桶轴为后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轴心从传动侧解锁,然后从非传动侧释放出具有锁紧功能的部分。2017车型沿用以往的一体式前叉缓冲块,压入式107 中轴和内置锥形碗组。


03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后避震器孔眼位置采用大间距的密封滚珠轴承而不是普通的DU衬套结构。


04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摇臂连杆的轴心布局。


05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几何


06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07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骑行印象


  我试骑Operator速降车的地点是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纳尔逊附近的瑞塔莱克。早晨的试骑路线包含各种天然地形:容易失误的弯墙,一系列跳台和部分踩踏路段。因为前几天一直在下雨,我们抵达时赛道很潮湿,路面颜色就像石油一样。瑞塔莱克的泥土与我去过的地方很不一样,泥土的粘度就像魔术贴一样……其实还不足以形容,只有经过岩石路段时才能摆脱粘土的纠缠,但下雨之后石头变得非常滑。下午的行程从山顶的急降路段开始,接下来是更陡峭的林道,这段林道较为干燥,让我可以更随心所欲地骑行。


  我试骑的是中等配置的Operator DL,售价3999美金。这个版本主要装配SRAM/Rockshox部件:Boxxer RC油簧前叉和Kage RC后避震器,SRAM Guide R刹车和GX后拨。曲柄是Shimano Zee,搭配1011-28 t飞轮。座舱部件的重任由Kona把组和WTB Volt座包担当。经典Mavic EX729轮圈,搭配高质量的3C配方Maxxis Minion DHF车胎。


  我体重很轻,但身高达到190cm以上,有时候设置单车参数会遇到很多问题,调整Operator速降车时需要更换后避震的弹簧。L码车型搭载500磅弹簧,Kona说这样的设置足够承受体重77公斤的车手的使用强度。M码的车型搭配450磅弹簧,体重68公斤的车手用起来也没问题。换成成更轻的弹簧之后,我坐上单车,后避震器可以达到合适的预压。Boxxer前叉使用了较硬的弹簧,如果时间充足的话,我很想把前叉弹簧也换一条。试骑之后才发现,较硬的弹簧没什么问题,因为相比大部分车手而言,我更喜欢偏硬的单车设置。


  刚开始试骑时,使用的是“预设数值”,单车中段行程的大部分阻尼都很理想(外部调整包括前叉的低速压缩和回弹、后避震器回弹)。在层出不穷的撞击声中,我注意到单车有点弹跳过度,偶尔出现潮湿的树根时,单车阻尼显得有点吃力,让我心里有些不安。弯墙、坠台和抛台都没有问题,Operator能驱使我克服这些的障碍。


08 2017 Kona Operator速降车首骑印象.jpg


  我想在赛道上找到更多乐趣,所以不久之后就开始向弯道进攻,让后避震器在坠台下狠狠压缩。鉴于当时的赛道状况和单车极好的贴地效果,想让这台单车一蹶不振还是很有难度的。除了坚固的车架,尤其是后三角,新款Operator避震系统的设定显然是为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撞击准备的。我眼前的这台战车,细节上表露出迎合世界杯速降赛的特点。车架并不像别的速降车,Operator没有太大的容错率,但如果不畏惧艰险,就会发现这台车可以激发出你的信心。


  下午时分,山顶的坠台变得更干燥,我可以带着战驹玩得更久。这台车可以沉着应对任何情况,陡坡和碎石坡都不是问题,接坡距离不够也能轻松搞定,高速挑战颠簸不平的路面也不算难。老实说,我唯一担心的是,这个地区经典的尖锐板岩随时可能刺破车胎,其实任何车胎都可能适应不了这种路况。


  在陌生的土地上骑行一天并不意味着完整的测评,但花在Operator上的时间让我对它的长期表现充满好奇。由于避震系统渐进性表现良好,这台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活泼好动,但当我带着目标去骑时,它带给我显而易见的稳定感,让我可以用强势的风格去骑行。几何设计非常舒适,坐上单车时感觉重心很居中,所以新车很容易上手。这台车不仅适用于比赛,也能助喜欢腾空和后轮滑的车手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