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Eurobike媒体见面会持续了三天时间,世界各地受邀的媒体朋友们可以趁此机会测试2018赛季的新产品。今年的活动安排在意大利南蒂罗尔州的克隆普拉茨山,也就是多乐美地(Dolomites)地区的一角。这里天气多变,但有完美的骑行线路,作为体验明年新产品的地点非常适合。每尝试一台新车,都可以特意找一条全新的线路,虽然不足以深度挖掘出单车的骑行质量,但至少能了解到一些尚未公布的细节。


BH


2.jpg


Lynx 5新品一出,Lynx 4.8将归于沉静。新车后避震器采用浮动安装,后轮行程增加了10mm,变成130mm。几何也有所改变,延伸量(reach)增加了20mm,M码车架的延伸量是440mm,头管角度66.5°。


3.jpg


29寸轮组,搭载Split Pivot系统,刹车时依然能让悬挂系统保持灵活运作。


4.jpg


Lynx 5有3个铝合金版本,起价2000欧元(15485元人民币)。铝合金版本面市之后还会推出碳纤版。

Bionicon

5.jpg


2016年,Bionicon Evo首次出现在市场上。2018年款新车的延伸量增加了20mm,立管长度削减了10mm,另外增加了容纳车胎的空间,可安装2.6寸车胎。新款有27.5的选择,但不再提供26寸车型。


6.jpg


Bionicon为新车选择了X-Fusion前后避震器,通过改变避震长度,车手可以调整单车几何。160mm或者180mm行程随心所欲。


7.jpg


定制的按钮用来激活改变几何的“机关”,将前三角放低80mm,相应地头管和立管有5°的变化。还能增减后悬挂的软硬度。

BMC

8.jpg


BMC Agonist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耐力赛车手的需求。110mm后轮行程,非常注重上坡效率,同时为下坡提供出色的掌控效果,只有29寸一种轮组选择,三种版本,车架材质各不相同,01版是全碳纤车,02版用碳纤前三角搭配铝合金后三角,03版则是全铝材质。


9.jpg


挡泥板可以保护前后三角的转点,同时使单车看起来整洁清爽。


10.jpg


把横上的拨杆可以锁死前后避震器,Agonist 01整车重10.3 kg。

KTM

11.jpg


KTM Prowler Sonic 2018款将在今年秋季面市,这个奥地利品牌实力雄厚,能快速制造出探险用途的样本车型。“探险”也是他们对新款29寸车型所用的定位,150mm避震行程,ISCG安装座加上定制导链器,单盘设计,Boost标准花鼓,还有Horst Link避震系统。


12.jpg


Prowler全山地车采用KTM品牌研发的straight-line link(SSL)阻尼技术,激活避震器时压缩的冲程较长,连杆的运动方向尽可能走直线。


13.jpg


如果一切如预期的那样,车架重量将保持在2200g左右。

Magura

14.jpg


MT Trail Sport刹车的出现,意味着Magura将Trail刹车技术下放到更亲民的产品中,前刹采用MT5的四活塞卡钳,后刹复制MT4的双活塞卡钳,再加上单指刹车拨杆,价格很有优势,只需要219欧元(1696元人民币)。


15.jpg


四活塞加双活塞的搭配方式,让刹车效果更容易控制,不会出现制动力度过强的情况,你还可以更换刹车垫片的颜色。


16.jpg


HC3拨杆可以调节手柄的控制距离和制动力强弱,街攀大神Danny MacAskill的签名版刹车也有这个功能,升级版刹车拨杆可以在零售市场买到,适用于MT8、MT7、MT6和MT Trail Carbon刹车。

Merida

17.jpg


Merida并没有遗忘那些不能开豪车去上班的普通人,他们推出了以One-Sixty为基础的铝合金车型,几何与碳纤版姐妹车型相同,65.3°头管,445mm延伸量(M码车),Boost花鼓,ISCG安装座,浮动后避震器结构,起价2600欧元(20130元人民币)。


18.jpg


160 mm行程的单车,为后避震器配置了吊耳式装座,车手有充足的站立空间,搭配170mm行程的前叉。


19.jpg


旧款One-Sixty的车架是前碳后铝,新款全铝One-Sixty 600的后三角所用的铝材与旧款相同。


20.jpg


新款One-Forty的几何与旧款相同,后轮行程140 mm,前叉避震行程150 mm,搭配2.6寸车胎,起步价低于2000欧元(15485元人民币)。


21.jpg


内置走线已经变得普遍,但One-Sixty 600的入线孔处理得非常细致,没有多余空隙,防止线管摩擦头管。


22.jpg


One-Forty的浮动连杆。

Nicolai

23.jpg


Nicolai Saturn在最成功的年代,是市场上最轻量的软尾车架。为了让Saturn再振雄风,Nicolai为这个车型重塑了“肉身”,105mm的后轮行程,搭配120mm的前叉行程。为2018年设计的新款车,车架和后避震器总计1750g(这是一位体重超过105kg的车手说的,实际车架重量比这个数字多200g以上),图中整车重10.5kg。


24.jpg


Nicolai Saturn这个月才将连杆切削好。


25.jpg


两边支柱为连杆的主转点提供支撑,当避震器打底时,能分担部分负荷。

Ridley

26.jpg


Ridley Sablo是非常抓眼球的纯种竞赛车,前叉和后避震都有100mm避震行程,Fox Factory Evol后避震器经过特殊调整,制造出逐渐衰减的弹簧刚度曲线,从而使全段行程都派上用场。单车有几种不同的配置,但每种配置的车架和后避震器都是一样的。


27.jpg


Sablo的车架重2000g(不带后避震器),依然采用大尺寸轴承,增加单车的可靠性。


28.jpg


设计的细节让人爱不释手,前后避震器共用一个锁死拨杆。

Scott

29.jpg


Scott Genius系列有一部分单车采用非常鲜艳的 “绿配橙”涂装,但Genius 700 Ultimate却选择了低调的颜色,搭配市场上最高端的部件,整车重11.7 kg。


30.jpg


150 mm后轮行程,四连杆避震设计,较趴的65°头管,上坡下坡都足够快。


31.jpg


车架仅重2249g,包括五金部件和后避震器在内,高端碳纤维生产工艺,让车架刚性最大化。


32.jpg


如果你想要轻量而高度透气的护膝,(也有护肘),搭配EVA泡沫材料和网眼材料的Mission护具或许能满足你的需求。


33.jpg


不要忘了年幼的小车手,Mission Junior是为小孩设计的产品,提供XXS到S的尺码。

SRAM / RockShox


34.jpg


生活如此闪亮……Truvativ和Troy Lee Designs联手推出了特别版星星把横,这种闪亮的风格也应用到了RockShox的贴纸上。


35.jpg


SRAM Code刹车剖开后的模样。


36.jpg


这是与刹把搭配的卡钳,换油口可以防止空气滞留在油路中。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