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jpg


  你可以私下里测试任何单车,但兴奋程度绝对比不上测试竞赛级别单车。过去几年,新西兰国家系列赛成为了车手测试新车的理想用地,刚好还能赶在新赛季的世界杯之前,2018年也是一样。实际上,去年这个时候,摄影师卡梅伦•麦肯齐(Cameron Mackenzie)发现了改进版的Fury速降车,后避震器角度改变了,目的是增加渐进性,所以温•马斯特斯和布鲁克可以在更多线路上使用Fox的线圈弹簧后避震器。


  今年,目光如炬的卡梅伦再次发现了温•马斯特斯GT样车有了新变化。这台车相比以前的Fury有很大差别,可以说是完全不同。我们目前没有任何关于这台未命名碳纤维速降车的信息,温•马斯特斯也尽量避开媒体的镜头,但这也给了我们展开联想的机会,这是单车行业摄影师最大的爱好。

2.jpg


3.jpg


GT的I-Drive系统已经不见踪影了,这台车使用的是更常规的四连杆结构,再加上一个导轮。


4.jpg


温•马斯特斯的旧车是单转点结构,搭配GT的浮动中轴和I-Drive系统。过去几年,GT所有的高端全避震山地车都用了不同形态的I-Drive设计,现在要改变设计思路了吗

  看得出来,温•马斯特斯的新单车抛弃了I-Drive设计,换成了更常规的四连杆、Horst Link系统,主转点位置增加了导轮。

  为什么要添加导轮?因为主转点位置特别高,如果没有导轮将链条拉高,避震系统会在传动系统的重量下变硬很多。

5.jpg


温•马斯特斯的Fury旧车是单转点结构,但新车不止一个转点。

  很多短行程车会用导轮,增加踩踏效率,或者说提升抗后下沉效果,但速降车的世界完全不同,玩下坡,避震表现和牵引力优先于其他所有因素。

1.jpg


将链条位置抬高到主转点附近,能让避震系统运作与踩踏力尽量分离。

  车架材料也值得重点关注,前三角用的是碳纤维材料,后三角则是铝合金。你大概还记得,第一代Fury战车前后都使用碳纤维材料,第二代则是铝合金。GT似乎要重新打造全碳纤维速降车了。

  样车的后三角只能是铝合金,温•马斯特斯骑的这台车经常会变更几何数据,量产版大概会是全碳纤维,但这仅是我的猜测。


  这台车最终会是29寸吗?目前还不清楚,鉴于下碗组较高的位置来看,最后很有可能兼容27.5和29寸轮组。

  我们正在讨论这款车会不会搭配29寸轮组,从图片很难判断。从轮组尺寸来看,应该是29寸轮组,但较高的下碗组位置暗示着单车很可能兼容两种轮径,所以我们可能在新赛季看到GT车手使用两种不同尺寸的轮组,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量产版也有这样的特点。

  避震行程目前还不确定,如果搭配29寸轮组,估计会在180-200mm之间。

7.jpg


注意碗组位置。光从图片来看,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