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位于墨尔本的单车品牌Curve Cycling刚发布了一款全新的钛合金硬尾车,名叫DownRock,这并不是一台脆弱的XC车。


  DownRock新款硬尾车轻盈如燕,时刻准备撕裂赛道。这个建在墨尔本的公司已有几款越野车,包括UpRock、GXR和GMX车型,DownRock是其中最全能、最活跃的车型。我们刚收到Curve DownRock整车,准备带它去磨砺一番,进行测试,但在把它弄得满身泥浆之前,请跟我们一起近距离观察这台精巧的单车,看看它特别在哪里。

1.jpg


澳大利亚品牌Curve Cycling准备发布最新款硬尾车DownRock。


闪闪发亮!

  这是因为钛合金!准确地说,是Ti-3Al-2.5V钛合金,第一次目睹时就发现车架焊接得非常精细,焊点非常整齐。为什么选择钛合金?因为这种金属在强度、重量和耐用度的混合效果很独特,当单车成形后,提供的骑行感觉比铝合金更细腻,同时比钢架车更轻盈,而且,这种金属真的很引人注目!

2.jpg


没有涂装的车架就已经让人移不开眼睛……


3.jpg


我们测试的M码战车后下叉很短。

BB区域很大,里面藏着什么呢?

  前方,DownRock使用锥形头管,里面藏着简洁的零叠高量碗组。后方,后叉末端通过148x12mm铝合金桶轴锁紧。中间,你会看到体形庞大的T47螺纹中轴,这是新的车架标准,目的是让大口径PF30中轴结构更强,让螺纹系统不出现裂缝,十分可靠。

  T47标准(名字来源于47mm外径的中轴杯),可以在车架中安装更大的BB,不像PF92和PF30这些压入式中轴系统那样。相比传统的73mm BSA螺纹中轴外壳,T47能为下管、立管和后下叉提供更多焊接空间,让车架需要承受更大应力的连接点拥有更高的硬度和强度。到现在,T47中轴标准的使用者主要是小型车架制造商,但最近Trek新款Crockett公路越野车也使用了这种标准,未来很可能有更多大品牌采用这一中轴标准。


4.jpg


螺纹中轴壳,比普通中轴更大。

5.jpg


T47中轴壳为所有车架金属管提供空间更大的连接平台,还可以使用不同尺寸的曲柄。

大行程前叉,大尺寸车胎,更长的升降座杆

  作为一台用来寻找美好时光的硬尾车,DownRock可以安装130-150mm行程的前叉。但Curve的两款车架和整车都选择了130mm行程的l RockShox Pike Ultimate前叉。安装上这款前叉之后,头管是65度,BB下沉量是常见的62-66mm,具体取决于车架尺寸,加上较长的前伸量,DownRock也追随着长、低、趴的风潮,跨出了重大一步。

  为了让DownRock能接受更多林道地形,从S码到XL码全安装了29寸轮组。最大可安装2.6寸的后车胎,我们测试的这台车安装的是e*thirteen组合,前胎2.4寸All-Terrain,后胎2.35寸Semi-Slick。

6.jpg


DownRock测试时搭载150mm前叉,但Curve为这款车优化几何是以130mm前叉为核心的。

7.jpg


大体积e*thirteen车胎,后轮采用半光头胎。

  除了现代几何与大体积车胎之外,升降座杆也是这款硬尾车的亮点之一。手臂和双腿在吸收震动时都起到很大作用,座包如果可以放低,在迎接下一次冲击时,身体和四肢在座舱周围移动和弯曲时有更多空间。为了充分利用较长冲程的升降座杆,DownRock的立管设计得比较短,我们测试的M码立管长410mm,搭载170mm升降座杆。更大尺码的单车甚至用上了200mm行程的升降座杆!

8.jpg


这台车光是静静地摆在那里,就让人觉得很有趣。

因尺码而不同的立管和后下叉长度

  DownRock很注重单车几何,毕竟这是所有山地车最重要的方面,就算是硬尾车也不例外。

  首先,车架有5个码数,而不是通常可见的4个。Extra Medium码介于M码和L码之间,为不同手臂长度的车手提供更多选择。

  另一方面,Curve急切地提出“后轴距”概念,这个参数也是按照车架尺寸按比例变化。所以呢,前轴距(前伸量)越长,后轴距(后下叉)也会越长。这样设计是为了尽可能让不同尺码的车架保持理想的重心分布,同时保证后三角结构紧凑,过弯时能迅速相应。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的。

9.jpg


较短的立管可以搭配较长行程的升降座杆。座包放低,就像BMX那样。

10.jpg


35mm把立,搭配较长的上管。

  5个尺码的车架,相互之间的立管角度相差很大。实际上,S码车架的立管角度比较趴,而XL码的角度直很多。这是为了从stack line测量时,制造出立管角度相似的感觉(75.75度)。

  当然,这样造车会提高成本,因为5个尺码的车架都需要不同的后三角金属管。但看到Curve如此用心地设计单车尺码,让不同的车手找到适合自己的单车,这种做法确实很酷。Norco也在最新款Sight和Optic车型上用了这种方式,我们乐于见到更多品牌对单车倾注这么多心思。

11.png


Curve DownRock车架几何,尤其要强调Extra Medium码,相当好!

Curve DownRock车架特点


Ti-3Al-2.5V钛合金管

锥形Zero Stack零叠高量头管
可安装130-150mm行程前叉
头管65度
有效立管长度75.75°
前伸量:422mm(SM)/444mm(MD)/459mm(XM)/474mm(LG)/496mm9(XL)



12.jpg


锥形头管中藏着零叠高量的碗组。

13.jpg


最大可安装2.6寸后胎。

14.jpg



柱式安装碟刹,螺纹固定的148x12mm桶轴,让后三角保持简洁。



选择适合自己的硬尾车

  Curve提供独立的DownRock车架,附带碗组、座管夹和桶轴,售3299美金。还有车架组套装,售4499美金,增加了RockShox Pike Ultimate RC2前叉和Reverb Stealth升降座杆。你也可以购买整车,我们测试的这台售价8699美金。


整车配置


车架:Ti-3Al-2.5V Titanium, 0mm行程
前叉:RockShox Pike Ultimate RC2,Charger 2阻尼器,42mm偏移量,130mm行程
轮组:DT Swiss 350 Hubs & Curve Dirt Hoops Wider 40碳纤维车圈,30mm内宽
车胎:前e*thirteen All-Terrain TRSr MoPo 29×2.4寸,后Semi-Slick TRSr 29×2.35寸
传动:SRAM GX Eagle 1×12,GX Eagle 32T曲柄 & 10-50T飞轮
刹车:4活塞SRAM G2 RSC, 180mm碟片
把横:Joystick 8-BIT LT Alloy, 28mm上扬,800mm
把立:Joystick Binary,31.8mm口径,长35mm
座杆:RockShox Reverb Stealth升降座杆,行程170-200mm
座包:WTB Silverado Pro
售价:8699美金



15.jpg


外置走线,通过下管,有螺丝固定的导线座。这样的现代硬尾车能将你的视线从全避震车转移过来吗?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