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我们已经测试了用于电助力车的新款Fox E-Live Valve(电子实时阀)避震器。电子避震真的能在骑行中提供更高的性能和舒适性吗?还是它只是让你的骑乘变得更加复杂?你可以在这篇文章里找到答案。


  这款产品包含电子控制避震系统。虽然这种类型的系统已广泛用于赛车运动,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而Fox也已经为Analog山地车和全地形车提供过。然而在电助力车上的应用还是首次。E-Live Valve系统自行决定何时打开或关闭避震系统,确保您在下坡时永远不会有“忘记打开避震开关”这种情况。




什么是Fox E-Live Valve


  最好的避震设定并不是单个参数性能最佳,而是需要在所有不同的参数之间找到平衡。设置压缩阻尼需要在僵硬和高效的踩踏特性与柔软的抓地力和舒适性之间做出折衷。但有没有可能不必这么麻烦呢?Fox的工程师们利用E-Live Valve系统发明了一种避震技术,试图为骑手们解决这些问题。


  该技术可根据即时的路况调节前叉和后减震的压缩阻尼。与赛车运动中使用的更高级设备相比,这种调整不是连续进行的,而是在两种模式之间切换:打开或关闭。这是全自动的,这意味着您无需花时间思考您所处的悬架模式或手动操作开关,——不管怎么说这种开关已经不存在于系统中了。它能识别骑乘状态,并确保避震器始终处于适合的模式。


3.jpg


FoxE-Live Valve系统“实时”对避震器进行设置。




系统由哪些组件构成?


  该系统的关键要求是您的电助力车配备了BoschPerformance CX电机和Kiox显示器。此外车辆本身必须与E-Live Valve系统兼容。Moustache, SIMPLONSCOTT的几款车已经配备了适合的安装接口。系统控制器安装在车架上的固定位置,而后端的结构设计必须可以容纳靠近车轴的传感器。另一个传感器则位于前叉的叉肩上。


4.jpg


一根导线连接到压缩阻尼上,另一根连接着叉肩上的传感器。


5.jpg


另一个传感器安装在车辆的后部。


6.jpg


  车架上的控制器用来处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与Live Valve(供于Analog山地车)相比,它可以由助力车提供电力,不需要多出一块电池,从而使设计更加轻巧。


  对于E-Live Valve系统的配备,Fox常用的候选者有Fox 3638。阻尼器是基于一个经改进的FIT4内胆,该内胆可进行通常的低速压缩和回弹调整,但使用的是由控制器打开或关闭的电磁阀。这款专门开发的避震器已成为Fox产品线的一员,可以调节低速压缩、回弹,并具有类似的电磁阀。控制器和电磁阀均由Bosch电池供电,这意味着E-Live Valve系统不需要其他电源。系统可以通过Kiox显示屏或Live Valve Bike应用程序进行设置。


7.jpg


E-Live Valve避震器仅与带有Bosch Kiox显示屏的车辆兼容。


  该避震系统有两条额外的导线连接到前叉,而另一条则连接到车架后面的传感器。新增了导线虽然显得不美观但又是必要的。我们测试用的SIMPLON Rapcom Pmax车子,其后端的导线并未显得突兀,已被巧妙地解决了。美中不足的是前面的导线和插头在进入把立之前悬垂在外面。制造商需要设计出更整洁的解决方案来处理。相比之下,车架上管底部控制器的布置,导线的管理,或者说导线的隐藏处理,则显得很和谐。SIMPLON的车架上管则完全没有可见的导线。


8.jpg


在车子最前面有一些额外的导线连接…


9.jpg


…为免太过凌乱,使用了导线扎带和护套。


10.jpg


沿着刹车油管和电机感应器的导线,还有一条用于后部E-Live Valve传感器的附加导线。


11.jpg


后方传感器的数据线布线整洁。




这个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前叉和尾部的传感器以1 kHz的刷新率运行,以确定当前的骑行状况,并将车辆前后部的运动信号传达给控制器。这些信号包括来自树根、石块、刹车颠簸的冲击,以及电助力车的当前状态和角度,无论车辆是处于水平、上坡还是下坡,甚至是跌落或跳跃后的自由下降中。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控制器确定您当前所处的骑行条件。基于E-Live Valve的模式设置,根据情况决定是单独打开还是关闭前叉、后避震的开关,或两者一起操作。虽然要解释这个过程需要长长的一段话,但Fox声称控制器在检测到冲击后只用3毫秒就可以打开或关闭前叉或后避震的开关。


12.jpg


3毫秒内060Fox E-Live Valve避震器有着毫秒级的响应。


  受到冲击后,控制器根据选定的模式和从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决定避震器应保持打开的时间长短。如果没受到进一步的冲击,控制器再次使其保持关闭。控制器中的处理过程完全在后台运行,只有看得见的闪烁状态指示灯和听得见的电磁阀咔嗒声提醒着您避震系统正在工作中。




FOX E-Live Valve的设置


  它的设置与传统避震所需的设置基本相同。如果您仍然不确定怎么操作,请务必查看设置指南,里面有详细的介绍。为帮助悬架设定“打开”的状态,必须在“打开”模式下设置预压,回弹和压缩阻尼。前叉和后避震上的低速压缩阻尼都是通过3 mm内六角扳手进行调整。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测试车辆上,避震调整的操作空间比较尴尬,只能通过长内六角的球头一端进行操作。但也不见得全是坏事,因为配置了E-Live Valve系统意味着只需要对其进行一次调整即可,之后就可以好好享受它的智能避震效果了。


13.jpg


我们的测试用车避震器调整位置很难够得到。


14.jpg


设置后就忘记它吧,因为调整只需要进行一次。


  机械部分说完后就只剩下电子部分。Kiox显示屏的菜单允许您选择不同的避震设置,包括开放模式,舒适模式,运动模式,稳定模式和通勤模式,对于每个模式的下一个悬架模式,在悬架打开之前,需要更大的冲击力或更陡的地形。除此之外,避震器保持开启的时间也依次缩短。骑行坡度和对骑行条件的推断也会影响避震器开启的时间和保持的长短,从而导致每种模式下有不同的避震反馈。


15.jpg


E-Live Valve能够识别坡度以及是否正在爬升,如果是则会相应地提高避震器的刚度。


16.jpg


当车头指向下坡或者冲击变得更猛烈时,避震就会自动打开。


  此外,Fox该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让您对每种模式进行微调。颠簸敏感度可以通过五个步骤来调整,以确定避震开启所需的初始冲击的大小。尽管如此,骑行模式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即使将稳定模式下的颠簸敏感性调整到最高,避震器也不会变得比调整到最稳定状态的舒适模式更加柔软。





对该系统进行越野测试


  对于这次避震测试,我们选用的车辆是SIMPLON Rapcon Pmax。关于这辆电助力车的所有细节,您可以仔细看看我们的《2020电助力车分组测试》,该车的另一个版本体现着它有着多种用途,从阿尔卑斯山到自行车公园都可以骑行。


17.jpg


  SIMPLON Rapcon PMAX电助力车 | 博世 Performance Line CX电机/625瓦时电池 | 150/150 mm的避震行程(/) | 23.74 kg (L) | 制造商网址


  我们的E-Live Valve系统测试用的自行车配备了Fox 38前叉和Fox Float Live Valve后避震。前后避震行程都缩小到了150毫米,搭配的是29英寸的轮子。其余的配置均是为了探寻越野的乐趣而选择,虽然与上一代车型类似,但这款电助力车有着更加全方位的高性能,更适合对骑乘的线路进行轰炸。


18.jpg


  这里就是可以变魔法的地方。小巧的控制器对避震器进行调整,它所有的导线都在车架内部无形地延伸着。


  骑过最初的几米距离之后,很快就能体会到一种迷人的骑乘感觉。在平路上,感觉SIMPLON没有浪费一瓦特的功率到摆动的车尾。它高效而有目的地向前行进,但当碰到树根或其他障碍物时,避震器将保持激活状态,并能有效地吸收撞击力。这种效率是如此地明显,以至于有种节省电量比它消耗的还要多的错觉。


19.jpg


  如果以更具支撑性的模式攀爬,如稳定模式或者运动模式,感觉比搭载普通避震器的助力车更有力。E-Live Valve使避震器保持在更高的位置,从而能使骑手获得更好的骑乘几何,并防止振动使避震器下陷。这也意味着车头有更大的压力将车轮保持在地面,从而确保骑行时线路选择更精确,并获得更好的操控。如果骑着您的助力车不能“绕”过某些障碍,那么,强大的推进力则可以让您“越”过它们。在避震器关闭的情况下,对踏板的每一次踩踏都会直接转化为推进力,而撞击到障碍物时,前叉的避震就会迅速打开使前轮越过。在车辆后轮这种作用更加明显,并使稳定避震模式下的牵引力更多。例如,当前轮从湿滑的树根滚过,在后轮接触它之前的这段时间对E-Live Valve系统来说简直是永恒的,它有足够的时间打开后避震并使后轮滚过而不是反弹起来越过障碍。


20.jpg


  当骑行轨迹向下时,控制器中的角度传感器能立即知道您正在下坡。所以E-Live Valve对电助力车的特性有着巨大的影响。如果您以“稳定”或“运动”模式骑行,则悬架不会长时间保持打开状态,因此可以提供很多支撑。在流畅的波浪地型中,通过主动抬压可以帮助您加速。在快速转向时电助力车不会占用行程,从而使响应更加灵敏。而在起跳时避震器硬度十足使您跳得更高,如果落点超过了接坡那也不必担心,因为控制器会在您起跳后很快就监测到自由下落状态,并打开避震器准备着陆。


21.jpg


  虽然Fox智能避震在平坦的赛道上表现出色,但当驶向崎岖不平的地形时,它的局限性变得较为明显。如果您在稳定模式下骑行,从一段刚修好的小路过渡到充满岩石的公园或者刹车时很颠簸的弯墙,您的手会明显地感受到最初的冲击。而后轮的首次撞击和前轮的所有后续撞击都会如所预期的一样,被已经激活的避震器所吸收。这意味着通过Fox应用程序进行设置的时候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果您使用较硬的模式(如稳定模式)在流畅的腾跃小径骑行,想要产生最大的支撑效果,则应将碰撞敏感度调整到最敏感的设置,以便避震器在遇到障碍物和崎岖路段时能够快速打开,而不至于使该模式的基本特征失去作用。


22.jpg


  在手机app上进行操作。在流畅越野骑行方面,稳定模式提供了很多支撑。同时在应用程序中设置较低的碰撞敏感度阈值,会使避震器作出更敏感和更良好的响应。


  理想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控器上的控制装置改变避震模式,类似于改变马达辅助模式的速度。遗憾的是,设置选项是在子菜单中,而且每次都必须对更改进行确认操作。这意味着在紧张激烈的骑行过程中,不可能快速对避震器进行设置使其打开或关闭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地形。对于电助力车在天然越野线路和没有频繁腾跃的狭窄的越野小径上的骑行,开启舒适或开放模式是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在布满树根的区域和其他类似的地形中获得最大的牵引力。



23.jpg


  如果想通过E-Live Valve进行高速骑行以获得最快的时间,很容易就会达到避震器的极限。高速骑手将更多地受益于该系统的高速压缩性能,但FIT4阻尼器是不可调节的,不得不尝试使用适合的气室垫块来替代设置。但是,即使在打开模式下,最终,前叉也无法与FOX 38的灵敏操纵与其出色的GRIP2阻尼相匹配。




电子避震的胜利游行?FOX E-Live Valve系统的成本和售后相关


  随着其高调的首秀,电子控制的避震器是否会在一两年内成为电助力车的常见配置?答案是:可能不会。没有别的,E-Live Valve昂贵的价格是一个障碍,也是其装备于单车上的最重要障碍。要想装配一辆拥有该系统的完整单车,不得不考虑近1800欧元的避震器,这还是最便宜的选择。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改造,但成本要高得多。此外,该系统还需要一个能够兼容的车架,这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而最终只惠及到有限数量的最终用户。还必须在车架上有控制器的安装位,在后方有传感器的安装位,并且要对导线进行适当处理。最重要的是,改装的车子必须进行校准,以确定水平基准。也就是说校准过程并不是特别复杂。可以容易地彻底完成整车组装——只要传感器没失去控制即可。


24.jpg




结论


  随着E-Live Valve的问世,Fox创造了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系统,有可能改变我们对如何骑和在哪里骑电助力车的认识。上坡时,它可以为避震器提供意想不到的爬坡性能,并使笨拙的电助力车型能够灵活地通过弯道。同时,该避震系统极大地扩展了单车的骑行范围,使人们可以在同一辆单车上高效地通勤骑乘,在阿尔卑斯山脉上骑行或用来应对耐力下降。目前在系统的集成和骑乘模式切换方面仍有改进空间。如果追求在下坡时进行完美的调整,那你最好还是选择传统的避震器。然而不管怎么说,所有人都可以从电子避震中获益匪浅


  更多信息请访问ridefox.com


翻译:轮火竞赛,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