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方式革命:“E-MTB电助动山地车”给你带来哪些改变?
2016年12月15日 17:36 来源:dirtmountainbike 作者:Steve Jones
从一开始就应该意识到,山地车运动有强度和技术的差异,不同特点的车手有各自的喜好。
这项年轻的运动能容下多方意见,也有分支之间的相互调侃,而且都是理直气壮。助动山地车并没有让我们遗忘“为什么骑车”的核心,反而是让我们骑得更多,最终决定骑行有多激烈的,不是单车,而是车手。
说到助动车,必须要澄清两个要点。首先,骑行强度取决于车手,而不是单车。要守在舒适区还是让自己累趴下,你自己决定。其次,新兴的助动山地车与普通山地车之间的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它将速降和林道骑行结为一体,让车手在山中更自由自在,集中精力发挥出自已技术水平,使爬坡和下山一样流畅。
当然了,很多人并不赞同我对助动山地车的解读。有人说,助动车只适合作弊或者身体差的车手,山地车有很大的齿比范围,车手可以选择骑行强度、路线长短与和地形难度,而且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软件解决。
说到身体负担,双腿的负荷或许可以通过减小齿比达到,但心率却不会。助动车能处理更陡峭的地形和更难的上坡。如果用普通的山地车,快速登上陡坡会让你呼吸紊乱。下坡时,普通山地车和助动山地车的速度差别并不是很大。
“骑动力车并不比普通山地车的趣味少,它带给车手的是另一种乐趣。”
认为助动山地车与众不同的想法并不是很正确,地球上很多地方,玩速降和enduro都依靠缆车和缆椅上山。实际上,助动车可以扶摇直上,让你去到普通山地车难以企及的地方,乘坐缆车才能抵达的赛道对助动车并没有多大限制。关键在于,助动车并不会减少普通山地车的趣味,而是提供另一种乐趣。
助动有不同的输出档位,但不要忘了,最快到达山顶的依然是那些最健壮的车手,助动车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不费吹灰之力。从单车几何来看,重心低意味着更多抓地力,车手身体更容易居中,尽管助动车普遍比没有马达的山地车重9公斤,但大小、几何大致上没有什么变化。
提供电动马达的厂家主要有:Bosch/Yamaha/Brose/Shimano,他们都有强项和弱势,但总体来说,都是为了帮助车手处理越野骑行。市场上很有很多非常规的电动马达,但我们相信,上述几个居中安装电池且搭配避震系统的厂家是最好的选择。
马达系统的使用里程和续航能力被讨论过很多次,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很简单……看情况而定,车手体重和地形难易都是重要因素。举个例子,90公斤的车手试图攻克超级陡峭的技术上坡,将马达调到“turbo极速”模式,效果还比不上60公斤的车手用“tour巡航”模式上缓坡。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电池有可能完成10公里之后就歇菜,也有可能持续80公里。
我们在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上,用tour巡航模式骑行了50km;另外一天,我们在英国用turdo极速模式,完成了总长37km、累计抬升将近1000米的上坡,再加上一段条件差不多的下坡,电力刚好足够回到家。
很难决定选择助动山地车还是普通山地车,有时候甚至比选择一台常规的山地车还要复杂。举个例子,当你可以买一台49lb x 160mm的单车时,为什么还要选择48lb x 100mm的车型呢?我们认为长行程的单车当然更好,但最重要的是,你要选择全避震还是硬尾车。
显而易见的是,踩到更高的速度时,对身体产生的负担肯定比踩硬尾山地车更大,对单车本身也是一样。这也是助动车折旧率比硬尾车更快的原因,骑行时间越长,损耗也越厉害。但如果你有足够的预算,不买一台全避震助动车一定会让你心痒难耐。
助动山地车很像摩托车?并非如此,助动车产生的噪音甚至比某些山地车还小。经常有人问,助动车比山地车更有趣吗?答案是两者会带来不同的乐趣,助动山地车会因为助动功能而减少骑行乐趣吗?并不会。
但你还是可以骗自己,随时准备偷懒,不是吗?
总体来说,你只要记住,心率是不会骗人的,绝对不会。实际上,身体最强壮的车手用助动车到达山顶的难度,就像他们用山地车一样。认为助动车会导致偷懒,这是因为单车所能掌控的技术难度造成的。确实,所有人都可以将单车调到turbo极速模式,然后快速通过防火道爬坡,但面对真正的技术型上坡时,就算是最强的车手调成极速模式,心率还是会飙升。
山地车运动就是车手和地形之间的较量,如果你用助动车发起挑战,却用山地车的惯例来评判,看起来确实像作弊。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问题,当眼前出现山地车无法征服的陡峭上坡,助动车将会带你玩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
对很多接受助动车的人来说,他们渴望的是新挑战,而不是让原有的变得更简单。请记住,下坡通常意味着高心率和上肢力量输出,而实际上,助动车=更多下坡=更多输出。
助动车对所有人都很有价值,包括想要进行大量锻炼的人,送女儿上学时中途要爬坡的老爸。助动车让有技术的车手克服体能短板,对速降车手来说,可以享受双倍骑行。虽然很多人对助动车还很陌生,但它能满足所有人共有的需求。
更多关于电肋动山地车的资料: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newest/2016/1102/8978.html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