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7.5+车胎的未来.jpg


  当27.5+车型首次出现在山地车行业中,因为大肆宣传而呈现出过度发展的面貌,不管你在哪里,总能看到关于27.5+的文章和广告,似乎预示着这就是“下一个主流”。但有趣的是,27.5+似乎从未成为消费者的刚需,它是宽胎,却不像雪地车那样的胖胎。毕竟消费者脑海中还盘旋着Boost标准,市场标准再加一样并不会刺激消费。


1.jpg


  27.5+就这样凭空而降,数不尽的企业试图与之搭边,生怕自己被别的品牌拉开距离。两年之后,这股热潮已经退下,似乎只有硬尾车会搭配宽胎,或者中等水平的车手才会选择,目的是实现更好的稳定性,却不能在各个方面达到最佳。


  引进宽胎和宽车圈并不是没有意义,如果你仔细观察目前最通用的单车部件标准,就会发现2.4和2.5寸车胎比以往更常见,使用2.6寸车胎的人数也在增加。27.5+的出现缩小了27.5和29寸轮组之间的差距,当聚光灯改变了焦点,市场上的单车纷纷为安装更宽的车胎预留出空间。为了深入讨论这个话题,我联系了部分行业内很有洞察力的大人物,看他们对27.5+的未来有什么观点。


1.jpg


朱利安·瓦格纳(Julian Wagner),Scott Sports市场部


  27.5+已经不再是行业内的热门话题,或多或少可以说是宽胎已经成了行业标准。现在还需要把宽胎叫做27.5+吗?可能不必要了。当+尺寸宽胎刚浮出水面之时,很多人都觉得这种车胎太夸张了,比车手普遍能接受的尺寸大了太多,所以需要给这种新胎取个名字。但是,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胎宽的毫米数取代现在的车胎尺寸,因为每个品牌的胎宽的毫米数相对应的尺寸尚未达到一致。


02 SCOTT 2016新车全线领跑27.5+生产线.jpg


  总而言之,我们发现对大部分车手来说,用宽胎搭配林道车对骑行很有帮助。车胎生产环节有优势,车圈轮廓更宽,我们认为宽胎对大部分车手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市场也相应地做出了调整。曾经我们见不到单车搭配2.8寸以上的车胎,就算现在,宽胎也比我们常用的车胎大了很多,与过去相比更是大得离谱。很多时候,科技爱走极端,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最佳方案。我们所有的林道车,包括正在设计的模型在内,都可以安装63mm(增减2mm范围内,车圈内宽30mm)的车胎,想象一下林道车的预期用途,就会发现宽胎确实很加分。在上述范围内,你可以选择2.5寸的Minion DHF WT,2.8寸的Recon、2.6寸的Nobby Nic,甚至2.6寸的Magic Mary。


05 SCOTT 2016新车全线领跑27.5+生产线.jpg


  除了林道车之外,我们能看到宽胎出现在赛场上吗?有可能。我们都知道Nico活跃在多个领域当中,他正在测试各种宽胎,而且对宽胎非常喜爱,但是宽胎出现在赛场上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车胎的设计和质量。


2.jpg


鲍比·布朗(Bobby Brown),Maxxis市场专员


  +尺寸车胎并不会席卷全世界,就像单车行业中的很多其他现象一样,是有地区指向性的。我们跟各个国家的车手和OE合作伙伴谈论过这个问题,发现有些市场可以很快接受+尺寸,但有些地区的车手更钟情于窄胎,后者能够帮助车手穿过石头缝,更利于精确操作。我们发现上很多人给+车胎的定位是“让你更轻松地浪”、“适应崎岖但不尖锐的地形”,这种车胎对大理石、树根和其他颠簸路面很有帮助。车手Aggy多年来一直催促我们设计一款真正的2.8寸Minion车胎,好让他在今年的红牛坠山赛首次带着宽胎出战。


11 2015欧洲展:Continental车胎、Mondraker27.5+新款车与American Classic轮圈.jpg


  胖胎车的实验成果催发了27.5+车型,后来还在XC和林道车手当中掀起了宽胎风潮。因为有新技术让车圈和车胎更轻,所以宽胎使用者的战车并不会增加很多重量,而新的装备让骑士增加了信心,车圈和车胎有更大的设置空间。所以后来还看到了兼容27.5+/29或者26+/27.5的设计。有些车手希望有两套轮组,一套用来玩,一套用来比赛,宽胎确实是他们的福音,还能让他们在长期练习中提高骑行技巧。


  车架设计也随之进化,27.5+车胎搭配短行程车效果更好,能提升骑行质量,也能激发车手的信心,在这个层面上并不输给长行程单车。作为车胎厂商,我们给车胎增添了技术成果,改变车胎的减震特性,但当一天的骑行结束之后,悬挂系统的避震效果必然是更具优势的。相比长行程林道车和enduro车,宽胎搭配负重更大的单车会有奇效,我们期待更多电助力山地车和旅行车选择宽胎。


3.jpg


克莱顿·王比奇勒(Clayton Wangbichler),WTB公关部,内容编辑


  随着新产品的诞生,+尺寸车型热度下降是必然的。创新类产品刚出现时总会成为热门焦点,比如升降座杆,但到现在也只不过是普通座杆。我们不再提+尺寸,只是因为有更值得关注的新品,所有人都会对新鲜事物投以更高的关注,比如今年出现的长行程29寸车。没有谁现在还为新推出的+尺寸单车感到好奇,因为我们期待新的刺激点,而不是对早已普及的概念感到敬畏。


  简而言之,+尺寸车型已经在行业内坚挺了几年,现在依然有市场需求,几乎每个单车厂家都有这类产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尺寸车型必定能在在某些方面满足车手的需求,并不是说+尺寸会成为所有人的标配,而是存在总会有理由。部分车手确实发现+尺寸车胎能提升牵引力,也让人更有信心,毕竟车胎空气容量和触地面积都增加了。也有些旅行车手是+尺寸车胎的死忠粉,因为可以增加牵引力,在稍显复杂的路面有更高的容错率,而他们的旅途可能长达几天甚至几个月,+尺寸车胎确实对骑行更友好。WTB三年前推出+尺寸车胎时,我们学到了很多,也会继续改进宽胎,就像对待传统的2.2-2.5车胎产品一样。举个例子,推出第一款+尺寸车胎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最大程度减重,但也意识到,更轻的+尺寸车胎虽然有轻量的优势,但我们的产品更要突出整体骑行质量。


15 2015欧洲展:Continental车胎、Mondraker27.5+新款车与American Classic轮圈.jpg


  抛开我的观点,数据更能说明问题。上个赛季,我们的+尺寸车胎(2.8+)和车圈(35以及更宽车圈)销量实现了双倍增长。三分之一的AFM车圈销量属于+尺寸系列。不要忘了Road Plus系列,事实证明,每个骑行分支的车手都有部分车手希望有大容积车胎。+尺寸车胎或许最终会失去关注度,但并不会在2017年被打入冷宫,我们认为2018年也不会。我们应该不会在颁奖台上看到+尺寸车胎,也不建议用宽胎进行侵略型骑行,宽胎的定位与竞赛有很大的差别。骑行大环境会决定产品的去留,影响力最大的并不是我们最常关注的那一拨人。


4.jpg


特拉维斯·奥特(Travis Ott),Trek Bicycles,山地车品牌经理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尺寸车胎永远不可能替代2.3-2.4寸车胎的地位。Trek有一套27.5+车胎的测量方式,结果证明这个标准是对的。我们不否认+尺寸车胎有更多牵引力,也给车手提供更多信心。+尺寸车胎也在电助力山地车、部分全避震林道车、硬尾林道车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我们认为这些领域未来依然是27.5+的舞台。


5.jpg


唐·帕勒米尼(Don Palermini),Santa Cruz Bicycles,北美市场经理


  +尺寸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Hightower车型推出后不久,订购+尺寸版本的人数远比我们预计的更多,标准版本和27.5+版本的订购比例差不多持平。那时候我认为太多人对车胎尺寸感兴趣,尤其是+尺寸车胎。当Hightower改造成搭配倒装芯片的29寸车型之后,相信很多车手都会觉得这种设计风险很低,如果他们不喜欢27.5+,把单车调整成29寸只需要换一对轮组。


04 Santa Cruz Tallboy Hightower测评.jpg


  最近,大部分Hightower车型都以29寸的配置售出。我认为车手更看重29寸的速度和反应,他们觉得这比27.5带来的抓地力和避震效果更重要。也有很多车手在两种模式之间频繁切换,在干燥而支离破碎的地形上,相当多的车手会选择27.5+,当路面条件良好时,29寸是更好的选择。我们也见过很多车手在冬季骑行时使用27.5+。


  我自己花了些时间尝试两种轮组设置,最终我发现,29寸最能满足我对骑行的需求,但我也很喜欢有机会换上27.5+的配置,当我想去松动的沙地骑车时有更好的稳定性。短行程的Tallboy和Juliana、Joplin车型都有29 和27.5+两种模式,90%的Tallboy都是以29寸模式售出,Joplin是女士专用车型,以27.5+出售的份额很高,但大部分订单还是要求29寸。


  硬尾车方面,我们最新款Chameleon 75%的销量是以27.5+的形式出货,这也是有道理的,宽胎让路面上的尖角不再是威胁,入门级别的车手更喜欢单车够稳定,我认为他们骑着宽胎会有安全感。硬尾车确实让27.5+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从+尺寸车胎诞生之后,我们见证了车胎的发展,但重量、耐用度和胎纹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2.6寸的车胎很接近目标,其他存在的问题也不多,或许会削弱27.5+的存在感。


6.jpg


肖恩·埃斯蒂斯(Sean Estes),Specialized Bicycles,全球公关部经理


  我们相信宽胎带来的好处,所以很早就推出了6fattie,这个名字确实有点土。我们知道车手很可能对新标准产生犹豫,尤其是宽胎会给单车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是将宽胎车型的重量做到29x2.3车型的标准。这就意味着第一代650x3.0车胎在耐用度上不够好,现在的宽胎车型重量多了100克左右,但防爆胎保护措施和侧壁支撑都提升了很多。


5.jpg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不知道该不该说27.5+的热潮已经退了,更准确地说,+尺寸车胎奠定了大容积车胎的根基,所以现在2.6和2.8寸的车胎那么受欢迎,是很多650车型的好搭档。现在连29寸车型也要用2.5的车胎了,大容积车胎就是正义!


延伸阅读:


闪电Specialized 6 Fattie27.5+样品胎与29″轮胎性能对比

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tech/2015/0425/4275.html


SCOTT 2016新品领跑27.5+生产线

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newest/2015/0806/5201.html


2015欧洲展:Continental车胎、Mondraker27.5+新款车与American Classic轮圈

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newest/2015/0831/5398.html


Jamis Dragonslayer 27.5+硬尾林道车骑行测试

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evaluation/2016/0420/7446.html


Mondraker发布新款27.5+ Crafty+林道车

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newest/2016/0105/6489.html


27.5+车胎的未来

http://www.ccbike.cc/equip/equipment/newest/2015/1218/6343.html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