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少女骑手的“极限挑战”:广州唯一的速降女车手
2017年10月23日 15:36 来源:广州参考 作者:申卉
16岁女孩成广州速降女车手“独苗”,讲述自行车速降运动背后的艰辛。
16岁广州女孩陈颖妍的青春生活,有着与其他同龄人不一样的青春体验——她是一名自行车速降车手。
在众多男骑手中,16岁女孩陈颖妍显得格外抢眼。有人说,这个训练场上唯一的女孩,像是在山林穿梭的精灵,灵巧而自如;但她却希望自己像一只狮子,每次骑行如同猛狮下山。不过,在自行车速降运动的惊险刺激背后,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陈颖妍坦言,要想练好技术,没有捷径只有苦练。
秋日的阳光穿透密林,照射进萝岗香雪萝峰山的赛道。在半山腰的赛道起点,自行车上的陈颖妍双脚一蹬,往山下飞驰。她灵巧地在林间穿梭,蹬车蛇行,速度越来越快,面对着一米多高的跳台,陈颖妍紧握把手,半弓着身子微微直起,人与自行车腾空跃起,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还没来得及眨眼,人和车子已经稳稳地落地,紧接着一个甩尾过弯,动作一气呵成。
“自行车速降”分为城市速降和山地速降,城市速降是骑着自行车在各种城市场地,如楼梯、屋顶等俯冲,而山地速降是从山上骑自行车向下俯冲。“——陈颖妍
骑行之路 “任性”女孩盼挑战自我
16岁的广州女孩陈颖妍看上去总是笑眯眯的,稚气的脸蛋让人很难将她与凌厉霸气的速降车手联系在一起。事实上,陈颖妍是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一名高职二年级学生,只有周末和假期,她才开启自己自行车速降的“另一种人生”。
陈颖妍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很爱骑自行车。刚上初中时,父亲给她买了第一辆自行车。“以前成绩不好,总盼着放学后一个人到江边骑车。”在陈颖妍看来,这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当脚下不断加速,江风从耳边吹过,这种畅快难以言喻。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越野车友小叶带着陈颖妍第一次到火炉山看山地自行车速降训练。“看车手们戴着全盔(护住整个头部的头盔),觉得太帅了,这项运动够刺激,我太喜欢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颖妍不禁声调上扬。
在很多人看来,玩速降十分危险,尤其对女孩而言更是如此,但陈颖妍却选择了任性。她说,虽然年纪小、又是女孩,但车友们并没有“轻视她”,反倒一直鼓励她。就这样,陈颖妍开始了自己的自行车速降之路。
玩车受伤不敢告诉父母
“如果父母知道我玩的运动这么危险,会不会骂我啊?”这是陈颖妍心中最初的担心。所以,她没敢把自己在山上玩速降的事告诉父母,每周自己都偷偷骑着自行车到离家20公里的火炉山跟车友一起玩。“那时候,自己没钱买全盔,也没有护具。”有一次,她在训练中过一个急弯,没来得及刹车,应声冲了出去。“头先着地,震得喘不过气来,”过了快1分钟,她才慢慢缓了过来,发现手脚都有皮外伤,取下头盔一看,后脑勺位置已经断裂,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头,“还好没事,吓坏了。”
回到家,爸爸看到女儿这般模样,立刻追问,颖妍这才和盘托出。“爸爸知道我受伤了,不仅没骂我,反而很支持我,还提出要跟我一起上山,看看我玩的到底是什么。”
抬30斤重自行车上山 4米高台摔伤坚持奔向终点
“下山一分钟,上山一小时。”陈颖妍说,在很多人眼中,自行车速降只有往下冲的“刺激”,但作为一名车手,背后付出的艰辛却鲜为人知。
每一次上山,陈颖妍要花约1小时,先把约30斤重的速降自行车推到山上的起点。有时候看女儿累得满头大汗,爸爸主动提出帮忙。“她只让我帮一下子,很快就把单车‘抢’回去。”父亲看着女儿,陈颖妍却忙着解释:“每个人都是自己推车,我怎么好意思总是让爸爸帮我。”
等到了山上,戴好头盔和护具,陈颖妍和车友们依次往山底冲去,几分钟时间便到达山底,他们却一趟趟乐此不疲。“那么辛苦就为了享受这一分钟,但下来的瞬间真的很畅快,我觉得值得!”
对她而言,伤痛也是家常便饭。上周六,记者与陈颖妍一起来到香雪萝峰山的训练场,途中,她的一名车友就因为车速太快撞在树上受伤,动弹不得。
“玩速降不受伤是不可能的。”陈颖妍说,去年在浙江长兴的一场比赛受伤让她至今记忆犹新。比赛中,眼看还有几十米就是终点,陈颖妍只剩最后一个4米高的跳台。“当时感觉就不太好,体力已经不支,手脚都很疼,感觉控制不住了。”
越过跳台时,没有控制好,陈颖妍连人带车啪的一声重重摔倒在地。“感觉喘不过气来,也喊不出来,但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我在比赛。”陈颖妍说。当时赛道旁的工作人员赶忙喊她不要动,她却没有理会,爬起来扶起车就往前跑,最终跑着冲到了终点。
“我都那么努力训练了,怎么还是摔跤。”这个平时乐呵呵的小姑娘第一次嚎啕大哭起来,不是因为疼痛,却是因为委屈,赶到终点的父母看着女儿默默安慰。
“摔跤当然很疼,但受伤之后其实也觉得没什么,还挺光荣的。”说起这段经历,陈颖妍已不再伤心。她还将见证着伤痛的头盔、车轮毂都收藏起来,“这些都是我的勋章。”
父亲陪伴女儿每一场比赛 成广州速降女车手“独苗”
两年来,父亲陪伴着女儿走过每一场比赛,广州、南宁、长沙、北京……“她一共参加过28场比赛,下个月会去广西参加第29场。”对于女儿都忘记了的数字,父亲却是记得一清二楚。
在陈颖妍的房间里,大大小小的奖牌、奖状摆满了整个房间,虽然有众多金灿灿的冠军奖牌,但陈颖妍说自己最自豪的却不是这些“第一名”,而是一次“第三名”。
这场比赛是去年在广东恩平举行的2016国际自行车速降邀请赛,这场比赛中,陈颖妍获得了速降女子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国际大赛获得前三名,可以说是成绩斐然,但陈颖妍却笑着补充:“其实这场比赛只有三个女生,我是最后一名。”虽说如此,但她却依然兴奋,参加比赛的其他两名女选手都是职业选手,“一个是世界冠军、一个是亚洲冠军,所以我觉得很开心。”
她坦言,现在在广州几乎没有女孩玩速降,所以她经常要和男孩一起比赛。“我觉得为什么男孩子能做的事情,女孩子却不做呢?我想带个好头,让更多女孩能加入到速降的团队当中。”这反倒激起了陈颖妍的决心。
广州自行车速降运动协会副会长曾志鹏告诉记者,广州的速降自行车赛是全国最成体系的赛事,每年举行的联赛都能吸引过百名选手参赛。一直以来,他也见证着陈颖妍的不断成长。“只要在广州举行的比赛,无论是否有女子组,陈颖妍都会参加,经常是跟男生一起比赛。她很坚持也很有热情,就算跟男选手比,她也能达到中等的水平。”
对话陈颖妍:成绩差常挨骂 自行车速降让我找回自信
广州日报记者:你现在还是一名中学生,玩速降对你学习有什么影响吗?
陈颖妍:我小时候长得矮小,样子也不漂亮,经常被同学欺负,而且成绩不好,在学校被老师说,在家里又被妈妈骂,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特别惨。直到我接触了这项运动,觉得自己也有一样很厉害的技能,人也变得自信起来。很多同学看过我玩自行车,都跟我说‘看着都发抖,你怎么敢玩’,我觉得很开心,这不是骄傲,而是小时候没有人这么称赞过我。
广州日报记者:父亲这么多年来一直陪伴支持,有没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陈颖妍:我特别谢谢父母对我的包容和支持,因为玩这项运动开销挺大的,一辆车都要几万元,还要自费去比赛。我没有经济能力,如果父母不支持是很难坚持下去,尤其身边有的朋友背着父母玩,受了伤还可能被骂“怎么玩这么危险的运动”,但我爸妈从来都是支持我,所以我要更加努力训练,取得好成绩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回报。
广州日报记者:有人称你为“广州女子速降第一人”,你觉得自己是吗?
陈颖妍:我觉得自己还驾驭不了头衔,只是因为很少女孩子玩这项运动,所以很多人都认识我,我希望以后我能成为真正的“第一名”。
广州日报记者:对于未来,你是怎么规划的?希望成为职业车手吗?
陈颖妍:其实在一开始,我是很有信心做职业车手的,但慢慢地我发现在国内还几乎没有职业车手,我的技术也差强人意,所以我现在会把“职业车手”的梦想先“藏”起来,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让更多人认识这项运动,感受它的魅力,我现在学的专业是多媒体制作,这也是我喜欢的专业,我希望先把专业学好。
对话颖妍爸爸:从来不骂女儿,孩子要靠指引和教育
广州日报记者:女儿玩这么危险的运动,你会担心吗?
颖妍爸爸:其实第一次看她训练比赛,觉得确实挺危险的,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么高的跳台女儿怎么敢骑着自行车冲下来。而且,一开始听说没什么女孩玩,都是跟比她大很多的男孩子一起。不过后来,我陪她上山训练,发现这些大男孩都很好,喝完汽水不乱丢,对小妍也很好,帮她推车,正是因为这些细节,我知道他们都是好孩子。两年多来,我也确实看到了女儿的坚持,所以我能做的,就是每次陪着她,叮嘱她,支持她。
广州日报记者:在很多人看来,正是你的宽容与理解,让女儿能够快乐的做自己,你怎么看?
颖妍爸爸:小时候,颖妍因为成绩不好,会有些自卑,我就跟太太“约法三章”,不准打骂女儿。在我看来,孩子是要靠指引和教育的,不能够打骂。所以在我看来,女儿玩这项运动虽然危险,但很能锻炼她,玩这个项目很艰苦,她的意志力也变得更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