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玛吉斯杯”喜德盛国际自行车训练基地越野赛在深圳市光明新区喜德盛工业园点燃战火。此次比赛有全国各地1100名车手报名参赛,观众数量超过3000人,观众的热情与深圳33度高温让赛场气氛热不可当。


2012年建成之日起,喜德盛自行车训练基地的赛道一直保持着碎石众多、浮土松软的特色,相信很多车手都尝到了轮下打滑、尘土满面的感觉。



比赛共有7个比赛项目,依次是男子青年组、女子组、雪地车体验组、速降赛、男子壮年组、男子公开组、4X土坡追逐赛。越野赛于9点准时开始,青年男子组共有422人报名参赛,因人数众多分成两组,比赛距离为两圈,共计12公里。此次比赛女车手为数不少,共122人报名参赛,绕越野赛道一圈即完成比赛。继女子组之后的是雪地车体验组,共22人参与,雪地车赛道是1.2公里的小圈,车手们要跑完3圈。下午的比赛从速降赛开始,共28名车手参赛。男子壮年组327人的越野赛队伍紧随其后,须赛道两圈共12公里。男子公开组比赛有156人争夺比赛冠军,绕赛道三圈,总共18公里的赛程。最后一项比赛是4X土坡追逐赛,有21人参赛。


暴风截屏20140919031300


当日比赛进程与原计划无差。上午9点准时开始青年组比赛,第一组出发不久,林曦占据领骑位置,胡维暂居第二。林曦保持优势率先完成第一圈,终点前的土坡障碍让经验不足的青年组吃尽了苦头,最先通过的5位车手顺利无比,岂料从6位开始,无数英雄难过“土坡关”,摔车大战频繁登场。到第二圈时,为争夺名次,摔车之后直接抱车冲线的车手也不少。


第二组比赛的第一名由朱俊获得,两组的第一名差距44秒,如果两人分在同一组,是否会缠绵到终点呢?


暴风截屏20140919030953


男子青年组
 名次 姓名 车队 成绩
1 朱俊 美利达挑战者车队 0:35:32
2 林曦 个人 0:36:48
3 胡维 跑酷车队 0:38:47
4 李立朋 个人 0:39:41

女子组的比赛从1020分开始,最终由“好姐妹”何冲、邓湖平夺得前两位,颜换娇获得第三。


女子组
名次 姓名 车队 成绩
1 何冲 大时代车队 0:22:15
2 邓湖平 大时代车队 0:23:53
3 闫换娇 米塞尔(中国)车队 0:24:10
4 朱晓云 大时代车队 0:24:36


雪地车体验组中,谢庆庚、杨茂聪、马睿宏名列前三。

目前雪地自行车在中国只算小众,XDS是国内生产雪地车的主要品牌。雪地自行车从2006年从美国发展起来,与山地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外胎。雪地车的外胎4.0-4.8,低胎压,适应雪地环境。现在雪地自行车已经是四季可用,冬天装4.0-4.8外胎在雪地上走,夏天换3.0的外胎,与山地车区别不大。


雪地车组
名次 姓名 成绩
1 谢庆庚 0:19:57
2 杨茂聪 0:20:09
3 马睿宏 0:20:53


暴风截屏20140919031116.jpg

速降赛道长度偏短,路况虽然比较单一,但难度却一点儿也不低,全程是砾石加干燥的粉尘泥路,转弯非常不容易,有一个2米飞台。途中难点是360度急转弯,很多车手在转弯处不慎摔车。江思翰、刘树森、李运益包揽前三。


速降组
名次 姓名
1 江思翰
2 刘树森
3 李运益

男子壮年组是今天出发人数最多的一组,1350分开赛。如果比赛出发不久的“发卡地带”不能抢先,就只能在人潮大流中“慢慢来”。壮年组中部分车手因过度疲劳未完成两圈比赛,好在登过“好汉坡”,算得上是条好汉,也不虚此行。


陈湘源、谢庆庚、王永刚最后获得壮年组前三席位。


男子壮年组
名次 姓名 车队 成绩
1 陈湘源 长沙顺时针车队 0:38:09
2 谢庆庚 广西喜德盛俱乐部 0:38:22
3 王永刚 XDS小熊自行车队 0:41:09
4 高刚照 香港派力澳 0:42:53


公开组的比赛于
14:50分开始。出发不久,稳稳守住前三的是封宽杰、普金学、魏魁。赛道两边观众不断给冲在最前的封宽杰加油,也有人在惊呼:“这样的坡也能上,体力太惊人了”。公开组比赛过程中突然有下大雨的迹象,树林间光线比较暗,但山风吹过来让天气凉爽了不少。局部赛道较窄,有的地方仅有半米左右,前面车手速度慢了会挡住后面的车手。公开组的封宽杰就追上了上一组的部份选手,在开路的过程中损失掉一些时间。 


男子公开组
名次 姓名
1 封宽杰
2 普金学
3 魏魁

暴风截屏20140919031137.jpg

最后一场比赛4X土坡追逐赛于1550分开始,最后决胜局江思翰出发时落在第二,但比赛中不到最后就没有定论,冲在最前的车手在第一个转弯往内圈走,万分可惜摔下车来,江思翰见机会到来,迅速反超,一鼓作气,拿下第一。


4X土坡追逐赛
名次 姓名
1 江思翰
2 陈嘉贤
3 张建平


暴风截屏2014091903120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