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大雪崩山地赛的第二天,早上七点被电话叫醒,对方告诉我比赛计划有变,山上风速太大,通向山顶的缆车不能正常运行了,而且冰川路段全部被削减。所以出发点从海拔3300米的冰原迁移到了海拔2100米的山腰,这个高度没有积雪和冰川,也没有直升机。尽管如此,选手们依然要面对1300米的垂直落差,比赛耗时大概是23分钟。


  对参赛选手来说,没有冰层让人很遗憾,但谁都不具备命令天气的神秘力量。最终达米安•奥顿(Damien Oton)赢得冠军,紧跟在他身后的是弗朗索瓦•贝利(Francois Bailly Maitre)和马丁•马伊斯(Martin Maes)。


2.jpg


3.jpg


暴风雨很早就在等候着车手。


4.jpg


决赛线路不再经过昨天的冰雪地带。


5.jpg


Alpe d'Huez山上狂风大作。


6.jpg


7.jpg


因为大风,车手们昨天乘坐上山的缆车停运,另一条缆车线启动,将车手带到海拔更低的出发点附近。


8.jpg


车手都去找避风的地方了,只剩下单车在原地吹冷风。


9.jpg


除雪车的大门开着,给车手提供避风的地方。雷米•阿布萨隆(Remy Absalon)和尼克•奎尔(Nico Quere)在观察着天气。


10.jpg


克雷格•埃文斯(Craig Evans)


11.jpg


乔什•布莱斯兰(Josh Bryceland)


12.jpg


13.jpg


14.jpg


达米安•奥顿(Damien Oton)


15.jpg


雷米•阿布萨隆


16.jpg


托马斯•佩里(Thomas Lapeyrie)


17.jpg


马丁•马伊斯


18.jpg


大雪崩山地赛的发起人乔治•爱德华(George Edwards)准备去出发点,确保所有事项顺利进行。


19.jpg


车手开始从缆车站去出发点,需要骑一小段路。


20.jpg


山姆•希尔(Sam Hill)这个周末的发挥不太如意,排位赛爆胎,决赛的出发位置是第4排,结果只收获第78名,只能明年再归来复仇。


21.jpg


乔治正在给车手们解释比赛中的变更。


22.jpg


23.jpg


出发队列就位。


24.jpg


准备下山!今天并不像昨天从冰川出发时那么壮观,但速度同样飞快,厮杀程度同样激烈。


25.jpg


26.jpg


27.jpg


第一个弯道的粉尘对车手的视线造成了严重影响,摔车概率非常大。


28.jpg


29.jpg


排位赛线路的其中一段也用作决赛的一部分,在这里总能看到排长龙的情景,但一百米之后,就不需要争抢位置了。


30.jpg


31.jpg


暴风雨对业余组的影响很大,杰米•爱德华(Jamie Edwards)下脚扫过弯道。


32.jpg


前面的车手已经远离了拥挤造成的摔车。


33.jpg


乔•阿德赛特(Joe Adsett)。


34.jpg


第二名获得者,弗朗索瓦•贝利(Francois Bailly Maitre)。


35.jpg


我们的冠军:达米安•奥顿。


36.jpg


这一天,晴雨交替不断,非常遗憾今年削减了很长一段路,明年我们将会回来见证更多冰雪奇景。

翻译:轮火竞赛,轮火竞赛拥有翻译后的中文文本版权,请勿转载!版权疑问:876048124@qq.com